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循州浑尚书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贵人沦落路人衰,
碧海连天丹旐回。
遥想长安此时节,
朱门深巷百花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意者对往日繁华的怀念。诗人以“贵人沦落”和“路人衰”开篇,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接着提到“碧海连天”,描绘了辽阔的海景,以及“丹旐回”,象征着归乡的渴望。最后,诗人回忆起长安的繁华盛景,尤其是“朱门深巷百花开”,让人对美好的往昔充满了向往与惋惜。
注释:
字词注释:
- 贵人:指高官显贵。
- 沦落:指失去地位,落魄。
- 路人:指平民百姓。
- 衰:衰败,凋零。
- 碧海:指清澈的海水。
- 丹旐:红色的旗帜,象征归来或胜利。
- 遥想:远远想起。
- 朱门:红色的大门,通常指富贵人家。
- 深巷:深邃的巷子,暗示繁华的生活场景。
- 百花开:象征着美好的景象和生机。
典故解析:
- 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繁华和兴盛。
- 朱门:常用来形容富贵人家,反映出作者对盛世与繁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以诗歌、散文和政治倡导而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性。他的诗歌多描绘社会现实,表现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经历政治失意后,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诗中表现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刘禹锡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首句“贵人沦落路人衰”,直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体命运的无常。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人心惶惶的感慨。接着“碧海连天丹旐回”,描绘出一种辽阔的景象,象征着归乡的渴望与希望,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情感。最后两句“遥想长安此时节,朱门深巷百花开”,则是对过去繁华生活的美好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碧海”和“百花”,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体现了刘禹锡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贵人沦落路人衰:开篇即呈现出一种悲凉的社会现状,贵人失落,平民也处于衰败之中,反映出时代的动荡。
- 碧海连天丹旐回:描绘了辽阔的海洋,象征着归乡的渴望,表现了一种无尽的思念。
- 遥想长安此时节:转向回忆,诗人设想长安的美好景象,带有浓厚的怀旧情绪。
- 朱门深巷百花开:用生动的意象呈现出长安繁华的景象,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贵人沦落”与“路人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意象:碧海、丹旐、朱门、百花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与对往日繁华的怀念,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思考。诗中蕴含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海:象征着无尽的向往与自由。
- 丹旐:象征归乡的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朱门:代表富贵与繁华,映衬出社会的差异。
- 百花开: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反映出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贵人沦落”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 A. 繁荣昌盛
- B. 社会动荡
- C. 和睦安定
- D. 财富增加
-
“碧海连天”中“碧海”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与向往
- C. 战争
- D. 忧伤
-
诗中“朱门深巷百花开”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贫穷的生活
- B. 繁华的景象
- C. 战乱的景象
- D. 荒凉的村庄
答案:
- B. 社会动荡
- B. 自由与向往
- B. 繁华的景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出对国家衰败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苦难与国家的悲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自然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明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