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歌》
时间: 2025-01-05 08:5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山歌》
作者:刘禹锡 〔唐代〕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华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山脉,山的元气在鼓动着。
突然间,神奇的力量显现出来,山峰高耸入云。
神秘的迹象显露出指爪,杀气在山的棱角上显现。
凡是树木都不敢在这里生长,神仙纷纷前来栖托。
这座山天生是帝王的居所,我就是它的关钥。
能让下层的百姓,一见之下便心神颠倒。
高山本身是无穷无尽的,这样的山才算得上是岳。
男子汉不应该有太过特殊的成就,即使再贵也只是平庸。
注释
- 洪垆:这里指的是高大的山脉。
- 元气:指自然的力量或生气。
- 灵迹:神灵的迹象或存在。
- 杀气:山的威严和气势。
- 凡木:普通的树木,象征着普通人。
- 神仙:指代追求高尚境界的人。
- 帝王宅:指代高贵的居所或地位。
- 特达:特殊的成就。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华山的描绘,体现了对高峰的崇敬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华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险峻与伟岸,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成就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山,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称,同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华山歌》写于唐代中期,时代背景是国家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诗人通过对华山的歌颂来寄托自己对理想与超脱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华山歌》是一首充满了壮美与哲理的古诗,诗人在此通过华山的描写表达了自身的抱负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用高山的元气来象征自然的力量,展现了华山的巍峨与气势。随着诗的推进,神秘与威严的意象交织,让人感受到山的灵动与杀气,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的艰难。
诗中提到的“神仙”,不仅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也是对超凡脱俗的向往。特别是最后几句,诗人将高山与男子汉的成就结合起来,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平庸与卓越的深思。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象丰富,展现了刘禹锡高超的艺术才华,既有对自然的崇敬,又有对人生的省思,体现了他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洪垆作高山:描绘华山如巨大的山脉,寓意壮丽。
- 元气鼓其橐:自然的力量在山中聚集,象征着生命力。
- 俄然神功就:瞬间展现出神奇的力量。
- 峻拔在寥廓:高耸入云,展现出山的宏伟。
- 灵迹露指爪:神秘的痕迹显现,暗示神灵的存在。
- 杀气见棱角:威严的气势,象征着挑战。
- 凡木不敢生:普通的树木无法在此生长,象征着超凡脱俗。
- 神仙聿来托:神仙前来栖居,展现理想的追求。
- 天资帝王宅:华山是帝王之地,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能令下国人:对普通人的影响,象征着理想的力量。
- 高山固无限:高山象征着理想的无限可能。
- 如此方为岳:强调华山的伟大。
- 丈夫无特达:提醒人们不必追求特殊的成就。
- 虽贵犹碌碌:即使富贵也只是平庸,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山的气势与生命力。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华山歌》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的崇敬。通过华山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对高尚与卓越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山: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元气: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
- 神仙:追求高尚境界的人。
- 杀气:挑战与威严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华山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禹锡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神仙”象征什么?
- A. 普通人
- B. 理想与超凡
- C. 自然的力量
- D. 财富与权力
-
诗中的“凡木不敢生”意指什么?
- A. 树木的生长
- B. 普通人在伟大面前的渺小
- C. 神仙的降临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望岳》与《华山歌》都描绘了高山的伟岸与壮丽,但《望岳》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而《华山歌》则结合了个人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道路的反思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文集》
- 《唐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