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赠眼医婆罗门僧
原文展示: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白话文翻译:
三秋时节,眼睛因思念而感到伤痛,整日以泪水洗面,觉得前路艰难无望。
如今双眼渐渐模糊,年纪轻轻却像个老翁。
看着红色的东西逐渐变为绿色,连阳光也羞于直视。
师傅拥有高明的治疗技术,为什么还不能让我重见光明呢?
注释:
- 三秋:指秋天的三个月,暗含时光流逝,感叹岁月。
- 伤望眼:伤感于看不到的情景,表达内心的忧伤。
- 哭途穷:形容长途跋涉的辛苦,带有无奈和哀伤。
- 朱渐成碧:朱红色渐渐变为青绿色,象征景物变化,也可引申为心境的变迁。
- 金篦术:指高明的治疗眼疾的技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号湘江,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在诗词创作上追求自然与真实,风格清新、淡雅。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禹锡晚年,他因政治原因被贬,生活困顿,眼疾加重,借此诗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眼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伤感的口吻开篇,描绘了诗人因眼疾而产生的种种感受。诗的前两句通过“伤望眼”和“哭途穷”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失落。眼疾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加深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接下来的两句则将眼疾与年纪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老而无所依”的孤独感。后半部分通过“看朱渐成碧”描绘了眼前景物的变化,暗示着诗人心境的波动,而“羞日不禁风”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不安。最后一句提到的“金篦术”表达了对治愈眼疾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失望。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秋伤望眼”:秋天的伤感,让人想起无法看到的美景。
- “终日哭途穷”:整天流泪,感到生活没有希望。
- “两目今先暗”:眼睛逐渐看不见,暗示衰老的感觉。
- “中年似老翁”:年纪并不大,却感到心态老成。
- “看朱渐成碧”:看到的色彩变化,象征心情的转变。
- “羞日不禁风”:连阳光也因诗人的情绪而感到羞愧。
- “师有金篦术”:治眼疾的医生有高明的技术。
- “如何为发蒙”:却无法帮助自己重见光明。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通过色彩的变化和自然现象的感受,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对眼疾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眼疾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眼睛:象征着感知与希望,眼疾则代表着失去希望的无奈。
- 红与绿:色彩的变化表达了心情的波动与世界的变化。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篦术”是指什么?
- A. 一种医术
- B. 一种工艺
- C. 一种武器
- 诗人感到伤感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诗人通过哪种颜色的变化表达心情?
- A. 红色变黄色
- B. 朱红变碧绿
- C. 黑色变白色
- 诗中提到的“金篦术”是指什么?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诗词对比:
- 刘禹锡的《赠眼医婆罗门僧》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是对生活的思考,但刘禹锡更多的是对自身困境的感慨,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