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分钗》

时间: 2025-01-06 15:40:02

芳年短。

香魂断。

墨痕惨淡缠幽怨。

夜凄清。

峭寒生。

斗雪丰神,直恁娉婷。

卿。

卿。

孤吟倦。

闲愁绊。

相思忍到箩窗畔。

影斜横。

月胧明。

梦醒罗浮,一段痴情。

惺。

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分钗 作者: 赵芬 〔清代〕

芳年短。香魂断。
墨痕惨淡缠幽怨。
夜凄清。峭寒生。
斗雪丰神,直恁娉婷。
卿。卿。孤吟倦。
闲愁绊。相思忍到箩窗畔。
影斜横。月胧明。
梦醒罗浮,一段痴情。
惺。惺。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时光短暂,香魂却已断绝,
墨迹淡薄,缠绕着幽怨和愁苦。
夜色凄清,寒气逼人,
如雪般的丰神,依然如此妩媚动人。
你啊,你啊,孤独的吟唱让我疲倦,
闲愁缠绵,思念忍到窗前。
影子斜斜地投射,月光朦胧而明亮,
梦醒之际,罗浮山上,留下这一段痴情。
情意绵绵,难以忘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年:指美好的年华。
  • 香魂:指香气的灵魂,象征着美好的情感或记忆。
  • 墨痕:指书写留下的痕迹,常用来象征诗人的情感。
  • 峭寒:寒冷而尖锐,形容夜晚的寒意。
  • 斗雪丰神:形容如雪般的美丽和风采。
  • :古代对人的称呼,常用作爱称。
  • 闲愁:无端的忧愁,通常与思念有关。
  • 箩窗:一种窗户,透光而又带有朦胧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罗浮”,是指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因其山水秀丽而著称,常被文人所吟咏,象征着美好的意境和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芬,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注重情感的抒发,风格细腻而清新。

创作背景: 《惜分钗》创作于赵芬的晚年,正值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期。作品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恋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惜分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意象,展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与痛苦的思念。诗的开头便以“芳年短”和“香魂断”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美好事物的短暂,给人一种苍凉的感受。接着,诗人借助“墨痕惨淡”表达了内心的幽怨,墨痕不仅是书写的痕迹,更像是情感的沉淀。

“夜凄清”和“峭寒生”则描绘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愁苦而美丽的夜晚意象。之后的“斗雪丰神,直恁娉婷”则通过比喻将女子的美丽与雪的纯洁相提并论,使得情感愈加浓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诗人通过细致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那种无尽的思念和孤独的惆怅。最后一联“梦醒罗浮,一段痴情”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从梦境回归现实的无奈,记忆中的爱情依旧鲜活而难以忘怀,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年短。香魂断。:开头两句说明美好的年华短暂,情感的灵魂已然消逝。
  • 墨痕惨淡缠幽怨。:书写的痕迹模糊,表现出内心的忧伤与怨恨。
  • 夜凄清。峭寒生。:夜晚的清冷和寒气,渲染出孤寂的氛围。
  • 斗雪丰神,直恁娉婷。:描绘女子的美丽,仿佛如雪般纯洁动人。
  • 卿。卿。孤吟倦。:对爱人的呼唤与思念,感到孤独与疲惫。
  • 闲愁绊。相思忍到箩窗畔。:无端的忧愁如绊脚石,思念忍耐到窗边。
  • 影斜横。月胧明。:影子斜斜投射,月光朦胧而明亮,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 梦醒罗浮,一段痴情。:梦醒时分,回忆起那段深情,令人感慨。
  • 惺。惺。:最后用“惺”字回响,表达对情感的清醒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雪,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 拟人:情感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短暂爱情的回忆与思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逝去情感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年:象征青春与美好。
  • 香魂:代表爱情的灵魂与记忆。
  • 墨痕:象征情感的记录与沉淀。
  • 月胧:月光柔和,象征梦幻与思念。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背景,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芳年短”意指: A. 年华短暂
    B. 美好年华
    C. 香气浓烈
    D. 诗意盎然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孤吟倦”表现了诗人的__感。

  3. 判断题:诗中“斗雪丰神”是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孤独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怀念,风格柔美细腻。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展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通过对比,能感受到不同诗人对爱情主题的独特理解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