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 同人望秋》
时间: 2025-01-04 11:5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斗大荒城,线长流水,西风乱颤秋杨。
微云里,新雁两三行。
过了茱萸节后,算只有今日晴光。
登临久,江天欲暮,红树冷斜阳。
同君摅望眼,百年鸥鹭,几度沧桑。
便赤松而在,鬓发应霜。
况是无头没绪,才人意多少悲凉。
渔歌起,樵歌荅响,点点下牛羊。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辽阔荒凉的城市,长长的河流蜿蜒而过,西风吹动着秋天的杨树,显得格外凌乱。云层之中,几只新飞来的大雁排成两三行。过了茱萸节,今天的阳光算是难得的晴天。站在高处,江边的天空渐渐暗淡,红色的树木在斜阳下显得冷清。和你一起眺望远方,百年间鸥鹭随风而逝,经历了多少沧桑。即使是那赤松依然屹立,然而我的鬓发却已泛白。更何况如今无头无绪,才子心中多少悲凉。渔歌唱起,樵歌应和,牛羊点点映入眼帘。
注释
- 茱萸节:指重阳节,俗称“茱萸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与健康。
- 摅望眼:摅,指畅快地眺望;望眼,指远眺的眼光。
- 鸥鹭:指海鸥和白鹭,象征自由与漂泊。
- 赤松:常指松树,象征坚韧和高洁。
- 鬓发霜:指白发,隐喻年华已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邃,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季的傍晚,诗人身处荒凉的城市,感受到秋风的萧瑟与人生的沧桑,情感深邃而复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潇湘夜雨 同人望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开篇便以“大荒城”和“长流水”引入,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西风的吹拂,杨树的颤动,以及那几只新飞来的大雁,展现了秋日的静谧与孤独。
在诗的中段,作者提到“过了茱萸节后”,不仅标志着时间的流逝,也隐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接下来的“江天欲暮,红树冷斜阳”,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宁静与冷清,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诗人与友人共赏秋景,眼前的鸥鹭不仅是自然的生灵,更是人世间流转的象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诗的最后几句则更为沉重,提到了“才人意多少悲凉”,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无奈。尽管周围有渔歌和樵歌的声响,生活仍然在继续,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却如影随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斗大荒城:描绘了一个宏大而荒凉的城市环境,给人以孤独感。
- 线长流水:长河蜿蜒,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象征时间的流逝。
- 西风乱颤秋杨:西风吹动秋天的杨树,形象地描绘出秋风的萧瑟。
- 微云里,新雁两三行:在微云中,几只新雁飞过,象征着迁徙与孤独。
- 过了茱萸节后,算只有今日晴光:时间的流逝,今天的晴天显得弥足珍贵。
- 登临久,江天欲暮,红树冷斜阳:高处俯瞰,江边渐暗,红色树木在夕阳下显得冷清。
- 同君摅望眼,百年鸥鹭,几度沧桑:与友人共赏,回首过往,感叹岁月变迁。
- 便赤松而在,鬓发应霜:虽然松树依然屹立,但人的白发已显,暗示生命的无常。
- 况是无头没绪,才人意多少悲凉:无所事事,才子心中充满悲凉。
- 渔歌起,樵歌荅响,点点下牛羊:生活的继续,渔樵之歌交织,牛羊点点,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自然的流转,如“鸥鹭”象征人生的漂泊。
- 拟人:西风与秋杨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渔歌起,樵歌荅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生命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体现出对岁月无情与自然美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杨:象征秋天的到来,隐含孤独与萧瑟。
- 新雁:象征迁徙与自由,隐喻人生的漂泊。
- 红树:代表生命的沉淀与岁月的变迁。
- 赤松:象征坚定、坚韧,及长久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茱萸节”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季节的流逝
C. 长寿与健康 -
“渔歌起,樵歌荅响”中的“荅”字是指什么? A. 答应
B. 回响
C. 回答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凉
C. 激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范邃《潇湘夜雨》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但范邃更侧重于人生的沉思,而王维则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