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澈计议二首》

时间: 2025-01-19 17:57:59

匹马单鎗去复还,天生此士济时艰。

如何方奏淮夷雅,又遣行歌蜀道难。

兜刺史谁修废庙,汉将军尚有荒坛。

会当露布西陲捷,师拥斋旄客换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陈澈计议二首
匹马单枪去复还,天生此士济时艰。
如何方奏淮夷雅,又遣行歌蜀道难。
兜刺史谁修废庙,汉将军尚有荒坛。
会当露布西陲捷,师拥斋旄客换班。


白话文翻译:

将匹马独自骑行,手持单枪出征又归来,
这一士人天生就能应对时艰。
如何才能奏出淮夷的雅乐?又要派人唱歌叹蜀道的艰难。
兜刺史是谁来修复那废弃的庙宇?汉朝的将军尚且有荒废的祭坛。
会当在西陲展示胜利的消息,
军队汇聚,举着斋旄,互换班次。


注释:

  • 匹马单枪:指独自骑马,手持单枪,形容出征的孤独和勇敢。
  • 淮夷:指淮河流域的夷族,古代边境民族。
  • 蜀道难:蜀道指的是通往四川的道路,因其险峻而著称。
  • 兜刺史:指地方官员,刺史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谓。
  • 荒坛:废弃的祭坛,指没有人祭祀的地方。
  • 斋旄:斋旄是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的旗帜。

典故解析:

  • 淮夷雅乐:提及古代乐器和表演,反映了当时对文治武功的重视。
  • 蜀道难:出自李白的诗,形象描绘了蜀道的艰难险阻,具有历史文化背景。
  • 汉将军:指的是汉朝的将领,反映了历史上对将军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季真,号白云,南宋诗人,以豪放和沉郁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士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寄陈澈计议二首》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担当。诗中描绘了一个独立的士人形象,他骑马独行,手持单枪,象征着勇气与责任。诗的开头即以“匹马单枪”引入,展现出一种孤独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士人面对艰难时局时的无畏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提出了士人应如何去奏响“淮夷雅乐”,并叹息蜀道之难,暗示了文化与战争的矛盾,显示出士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关注。而“兜刺史谁修废庙,汉将军尚有荒坛”的问句,既是对地方治理无能的批评,也反映出历史的遗憾与无奈。

最后两句更是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抱负,期待在西陲获得胜利,士兵们团结一致,标志着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这种士人不仅关心个人的荣辱,更在意国家的存亡,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匹马单枪去复还:独自一人骑马出征,表达孤独感。
    2. 天生此士济时艰:此人天生具备应对时艰的才能。
    3. 如何方奏淮夷雅:对如何奏响和谐的民族音乐感到困惑。
    4. 又遣行歌蜀道难:又要派人歌唱蜀道的艰难,表明对现实的无奈。
    5. 兜刺史谁修废庙:质疑地方官员的无能。
    6. 汉将军尚有荒坛:汉朝的将军也有祭坛未修,反映历史的荒凉。
    7. 会当露布西陲捷:期望能在西边取得胜利。
    8. 师拥斋旄客换班:军队汇聚,互换班次,展现团结的气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匹马单枪”和“去复还”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士人比作能济时艰的英雄,突出其重要性。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士人的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与期待,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感。


意象分析:

  • 士人:象征着勇气与担当。
  • 单枪:表达孤独和奋战的意志。
  • 废庙与荒坛:象征了历史的遗憾与无奈,反映了文化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匹马单枪”指的是什么样的情境? A. 充满热闹的战斗
    B. 孤独的出征
    C. 安静的读书

  2. 诗中提到的“蜀道难”主要是形容什么? A. 道路险峻
    B. 人生的艰辛
    C. 战争的无情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蜀道难》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分析两位诗人如何通过不同的意象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