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幽觅胜到天台,
触目风光剪剪开。
欲问昙猷旧遗迹,
千山排闼送青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幽访胜来到天台山的情景。诗人看到美丽的风光,心中愉悦,想要询问昙猷的旧迹,却不知千山万水正在向他敞开。
注释
字词注释:
- 寻幽觅胜:寻找幽静的胜地。
-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道教和佛教圣地。
- 触目:眼前所见。
- 剪剪开:形容景色层次分明,美丽动人。
- 昙猷:指的是昙华寺的僧人昙猷,因其修行而留下的遗迹。
- 千山排闼:形容山岭如排开的大门,迎接来者。
- 送青来:将青翠的景色送到眼前。
典故解析:
- 昙猷:昙猷是佛教徒,因其智慧和修行而闻名,诗中提到其遗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对古人智慧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妙弘,宋代诗人,常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内心情感。其作品多以山水为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览天台山时,受自然风光的启发而作,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和静照诗韵》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深刻感知和对历史的追溯。首句“寻幽觅胜到天台”直接引入了诗人的游览目的,天台山作为一个著名的胜地,承载了无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诗人通过“寻幽觅胜”的方式,表现了对静谧环境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触目风光剪剪开”则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眼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里“剪剪开”一词,给人以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视觉感受,仿佛眼前的风景被精心雕刻而成,令人陶醉。
在第三句“欲问昙猷旧遗迹”中,诗人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与追溯,想要探询那些古老的智慧与遗迹,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最后一句“千山排闼送青来”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千山万水仿佛在为他开启一扇新的大门,展现出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幽觅胜到天台:诗人来到天台山,寻求幽静的美景。
- 触目风光剪剪开:眼前的风光如同被精细剪裁一样美丽。
- 欲问昙猷旧遗迹:诗人想要询问关于昙猷的历史遗迹。
- 千山排闼送青来:千山万水仿佛在为他开启新的视野,带来美丽的景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光形容为“剪剪开”,使其形象生动。
- 拟人:千山“排闼”,赋予山川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追问,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智慧的向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历史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台: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理想境地,结合佛教文化,具有精神追求的意味。
- 风光:代表着自然的美好和人心的愉悦。
- 遗迹:体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传承。
- 千山: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无尽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寻幽觅胜”意为: A. 寻找幽静的美景
B. 寻找胜利的机会
C. 寻找友谊的支持
D. 寻找财富的途径 -
“千山排闼”的意思是: A. 千山万水挡住了去路
B. 千山万水为我开门
C. 千山万水无所不包
D. 千山万水带来麻烦 -
诗中提到的“昙猷”是指: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佛教僧人
C. 一位历史学家
D. 一位自然科学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释妙弘的《和静照诗韵》在意象的细腻描绘上更为突出,王维则更注重于情感的抒发和哲理的表达。两首诗都体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