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二七九》

时间: 2025-01-17 10:36:30

此身已作在山泉,涓滴无由补大川。

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身已作在山泉,涓滴无由补大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白话文翻译:

我这身体已经成为山泉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无法弥补汪洋大海的缺失。急切地向东方报告那两颗星星的使者,灵山流出的水可以作为运输粮食的船只。

注释:

  • 此身:指自己,诗人自喻为微小的存在。
  • 山泉:山中流出的清泉,象征微小的事物。
  • 涓滴:小水滴,暗示微不足道。
  • 大川:大河或海洋,象征广阔的天地和伟大的事业。
  • 急报:急切地报告。
  • 东方两星:可能指代某种重要的天象或重要的事件。
  • 灵山:可能指某座神圣的山,象征着灵气和神秘。
  • 吐溜:流出,形容水的流动。
  • 粮船:运输粮食的船只,象征着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典故解析:

  • 山泉与大川:反映出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 急报东方两星使:可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或者政治变动有关,象征着急需传递的重要信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主张变法,反对腐败,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末,时代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思,以及对自身渺小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对自我存在的思考。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开头两句以“山泉”与“大川”作对比,生动地勾画出个人与历史、社会之间的鸿沟。诗人感受到自己在宏大背景下的微不足道,仿佛一滴水无法填补江河湖海的缺口。这种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急切地想要向“东方的两星”报告,这一动词的使用,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灵山吐溜为粮船”中的“粮船”意象,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暗示着在困境中仍然存在解决之道。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身渺小的沉思,更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展现了龚自珍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此身已作在山泉”:自我形象的塑造,强调自身的微小。
    2. “涓滴无由补大川”:强调渺小的个体对大势的无力感。
    3. “急报东方两星使”:表现出对重要使命的迫切。
    4. “灵山吐溜为粮船”:象征希望的来源,暗示生活的必需品。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山泉”和“大川”比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形成音韵美。
  • 主题思想:表达了个人的渺小与无力,但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社会未来的关心与责任感,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山泉:象征个体的渺小与无力。
  • 大川:象征历史的浩瀚与不可逆转。
  • 两星使:象征重要的信息与希望。
  • 灵山:象征着神秘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此身已作在山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渺小与无力
    • C. 快乐
    • D. 忧伤
  2. “灵山吐溜为粮船”中的“粮船”意象象征什么?

    • A. 交通工具
    • B. 希望与生机
    • C. 财富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李白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均有对个人渺小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历史责任感,后者则展现出对生活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