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携瓶钵去,万里涉川程。
雪岸依帆转,春潮破浪行。
岭云寒殿影,海气湿钟声。
遍礼名山后,应知世念轻。
白话文翻译:
我自己提着瓶子和钵盂出发,踏上万里奔波的旅程。
雪白的岸边帆船依稀可见,春潮汹涌着破浪前行。
山岭上的云彩映照着寒冷的殿宇,海上的气息渗透了钟声的湿润。
在遍访名山大川之后,应该明白世俗的念头是多么轻淡。
注释:
- 瓶钵:瓶子和钵盂,象征出家人的生活用具,表示作者的僧人身份。
- 雪岸:指的是被雪覆盖的岸边,展现出一种冷清和宁静的意象。
- 岭云:山岭上的云彩,给人一种高远和幽静的感觉。
- 海气:海上的气息,带来湿润的感觉,与钟声形成对比,暗示一种灵动的氛围。
- 遍礼:遍访、礼拜,表示对名山大川的敬仰与朝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性慧,清代僧人,广泛游历于山水之间,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背景,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性慧出行南海之际,表现其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世俗的淡泊。他在旅途中感受到自然与佛法的交融。
诗歌鉴赏:
《送佛镫上人之南海》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出家僧人行走在大自然中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自携瓶钵去,万里涉川程”开篇便明确了出行的目的与身份,表达了对追求心灵自由的坚定信念。接下来的描写“雪岸依帆转,春潮破浪行”,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气象的变化,体现了生命的动态与流动。
“岭云寒殿影,海气湿钟声”则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遍礼名山后,应知世念轻”则是全诗的升华,表达了在经历了种种自然壮丽与人文名胜之后,对世俗纷争的淡泊与放下,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倍感清新与振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携瓶钵去:表明了作者的僧人身份,出门的目的主要是修行或朝圣。
- 万里涉川程:强调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暗示了修行的漫长。
- 雪岸依帆转:描绘了旅途中雪白的岸边与悠悠的帆船,展现自然的美丽。
- 春潮破浪行: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前行。
- 岭云寒殿影:用寒冷的云影映衬出宁静的庙宇,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海气湿钟声:海上的湿润气息与钟声交织,暗示着佛教的宁静与深邃。
- 遍礼名山后:表示作者经历了多次朝圣,积累了丰富的修行经验。
- 应知世念轻:总结道理,提醒人们要看淡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感受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雪岸”与“春潮”,形成对比,强化了意象的冲突与和谐。
- 拟人:如“春潮破浪行”,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离世俗、求解脱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瓶钵:象征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
- 雪岸:寒冷与宁静,暗示内心的清净。
- 春潮: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岭云:高远与幽静,代表着追求的目标。
- 海气:湿润与灵动,暗示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携瓶钵去”意味着什么?
A. 出家修行
B. 旅游
C. 探亲 -
“遍礼名山后”中的“名山”主要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佛教圣地
C. 旅游景点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名利
B. 看淡世俗
C. 享受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性慧的《送佛镫上人之南海》与王维的《终南山》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在表达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世俗的超脱,但性慧更侧重于出家的修行与心灵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和,展现了不同的诗意与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