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和徐侍郎木犀)》
时间: 2024-09-19 21:2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和徐侍郎木犀)》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蟾宫仙种,几日飘鸳甃。
密叶绣团栾,似翦出佳人翠袖。
叶间金粟,蔌蔌糁枝头,
黄菊嫩,碧莲披,独对秋容瘦。
浓香馥郁,庭户宜熏透。
十里远随风,又何必凭阑细嗅。
明犀一点,暗里为谁通,
秋夜永,月华寒,无寐听残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蟾宫的仙草,经过几日的风吹雨打,几乎要飘落在鸳鸯的凳子上。浓密的叶子像绣成的团花,仿佛是剪裁出的美人翠袖。在树叶间的金色果实,轻轻摇曳在枝头;嫩黄的菊花和碧绿的莲花,独自面对着秋天的瘦削容颜。浓郁的香气,正好透过庭院。十里之外的风中,也随风飘散,那又何必倚着栏杆细细嗅闻呢?明亮的犀牛角灯下,暗暗为谁传递情意?漫长的秋夜,月华寒冷,我辗转难眠,听着残漏声。
注释
- 蟾宫仙种:指的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象征着高洁与美好。
- 鸳甃:鸳鸯的坐垫,象征着情爱。
- 密叶绣团栾:形容树叶繁密如绣,意在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
- 黄菊嫩,碧莲披:黄菊花儿鲜嫩,碧绿的莲花在秋风中摇曳。
- 明犀一点:明亮的犀牛角灯光。
- 月华寒:月光寒冷,营造出秋夜的孤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环境的变化使得诗人产生了独特的感受,表达了对秋天的思考与感慨,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清雅的情感。
诗歌鉴赏
《蓦山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丰盈的秋天,尤其是金色的果实和鲜艳的花朵,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诗人的情感在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来,尤其在“独对秋容瘦”一句中,表现出对秋天的孤独感受。后面的“明犀一点,暗里为谁通”则带有一丝思念与寻觅的意味,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蟾宫仙种,几日飘鸳甃:描绘仙草的脆弱与美丽,象征着爱情的易逝。
- 密叶绣团栾,似翦出佳人翠袖:通过比喻手法,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叶间金粟,蔌蔌糁枝头:描绘丰盈的果实,象征着自然的富饶。
- 浓香馥郁,庭户宜熏透:香气盈盈,传达出一种温馨的家居感。
- 十里远随风,又何必凭阑细嗅:表达出对香气的追寻与对美好的向往。
- 明犀一点,暗里为谁通:情感的暗示,引发了对恋情的思考。
- 秋夜永,月华寒,无寐听残漏:表现了夜晚的漫长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密叶绣团栾”比喻美丽的景象。
- 拟人:秋容被赋予了“瘦”的特征,表现了秋天的凋零。
- 对仗:如“黄菊嫩,碧莲披”,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是对秋天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展现了孤独的情感与对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蟾宫仙种:象征纯洁与美好。
- 黄菊、碧莲:象征秋天的美丽与凋零。
- 明犀: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蟾宫仙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食物 -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
“明犀一点”中的“明犀”指的是什么? A. 灯光
B. 水
C. 风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杨无咎的作品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细致描绘,而杜甫则更侧重于情感与思乡的表达。两者的情感基调和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