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时间: 2025-01-06 06:49: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连环
作者:杨无咎 〔宋代〕
素书谁托。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
问别来几许离愁,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
援琴试弹贺若。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
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
旋暖薰炉,更自炷龙津双萼。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种失落的心情,诗人感慨于离别的愁苦。开头提到素书的托付,表示对友人的思念和委托。接着,提到孤雁在水面沉浮、山水遥远,暗示与友人分离的无奈。问离别后有多少愁苦,只感到衣服宽松,心情沉重。每年春天都似乎无精打采。酒席间的欢笑是无心之举,心中却常常负担着满庭的花香和药气。弹琴试图消愁,却发现心中悲伤如霜刀般刺骨。想象着轻倚在檀香木槽边,吟唱小曲,指尖轻触琴弦,似乎能稍微驱散忧愁。慢慢地点燃香炉,想借助龙津双萼的芳香来温暖心情。最终在夜深人静时,烛光摇曳,思念依旧无法消散。
注释
- 素书:指的是白纸,借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鳞沈雁断:指孤雁沉入水中,象征孤独和离别的痛苦。
- 衣宽:指感到心中沉重,衣服显得宽松。
- 满庭花药:借指美好景象中的忧愁。
- 贺若:指传统乐曲名,用于表达心情。
- 霜角:用来形容悲痛的感觉,像霜一样的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生卒年不详),字惟德,号山人,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离别愁苦、思乡之情,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离散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
诗歌鉴赏
《解连环》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素书谁托”引出诗人的思念,接着通过“嗟鳞沈雁断”描绘出孤独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反复提到的“离愁”是贯穿整首诗的核心情感,诗人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中“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春光的失落,暗示着即使春天来临,内心的愁苦依然无法消散。接下来的“自无心强陪醉笑”语句,更是道出诗人在欢乐的表面下隐藏的内心苦涩。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杨无咎成功地将离别的苦楚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感人之余,更显得深沉而耐人寻味。诗的结尾,烛光摇曳,暗示着思念在漫漫长夜中依然无法熄灭,给人一种深刻的无奈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书谁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
- 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孤雁象征孤独,远山远水暗示隔阂。
- 问别来几许离愁:自问离别后内心的愁苦。
- 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感受到心情沉重,感到衣服显得宽松。
-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年复一年,春光虽好却无心欣赏。
-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在欢笑中掩藏内心的痛苦。
- 援琴试弹贺若:用琴声试图抚慰心灵。
- 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离别的痛苦如霜刀般刺痛。
- 怎似得斜拥檀槽:想象轻倚琴边,寻求安慰。
- 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吟唱小曲,却又推却内心的苦楚。
- 旋暖薰炉,更自炷龙津双萼:燃香试图温暖情感。
-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夜深思念依旧,烛光渐渐熄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鳞沈雁断”,形象化地描绘了孤独的感觉。
- 拟人:如“烛花自落”,赋予烛光以情感,增强了思念的氛围。
- 对仗:如“水遥山邈”,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露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与思念之苦,展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离别的愁苦中,试图通过音乐和香气来寻找心灵的安慰,但最终仍无法摆脱思念的折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与离别。
- 春光:象征美好时光。
- 琴声:代表内心的情感宣泄。
- 烛光:象征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素书谁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感慨岁月流逝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春天的向往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鳞沈雁断”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快乐的。(对/错)
答案:
- B
- 孤独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杨无咎的《解连环》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感慨,而杨无咎则更多地表达对离别的愁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