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中秋)》
时间: 2025-01-04 06:43:30意思解释
雨中花(中秋)
原文展示
雨霁云收,风高露冷,银河万里波澄。正冰轮初见,玉斧修成。还是一年,凭栏望处,对景愁生。想姮娥应念,待久西厢,为可中庭。翻思皓彩,未如微暗,向人多少深情。长记得墙阴密语,花底潜行。饮散频羞烛影,梦余常怯窗明。此时此意,有谁曾问,月白风清。
白话文翻译
雨过天晴,云雾散去,风高露冷,银河万里如洗。正是冰轮初升,玉斧已成。又是一年,凭栏望去,对着美景心中生愁。想必嫦娥也在念我,等待着我在西厢,想为她在庭院中相会。回想那皓洁的月光,似乎不如微弱的暗影,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深情。长久以来,我记得在墙阴下的密语,花丛中潜行的悄然。饮酒后频频羞于烛影,梦里常常畏惧窗前明亮的光影。此时此意,有谁曾问我,月光下的风清月白。
注释
- 霁:雨后天晴。
- 云收:云雾散去。
- 冰轮:指月亮。
- 玉斧:传说中嫦娥用来捣药的工具,象征月亮。
- 长记得:长久以来记得。
- 密语:私密的言语。
- 潜行:悄悄走动。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的女神,常常与孤独、思念相关联。
- 银河:古代诗人常用来描绘夜空的壮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圆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反映了古人对团圆和思念的深刻情感。
诗歌鉴赏
《雨中花(中秋)》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的开头“雨霁云收,风高露冷,银河万里波澄”展现了一个清新、明亮的夜晚,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月亮,提到“冰轮初见,玉斧修成”,不仅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也暗示了嫦娥的存在。
其中“还是一年,凭栏望处,对景愁生”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月亮和嫦娥的深切思念,情感愈加浓厚。后面的“翻思皓彩,未如微暗,向人多少深情”则表达了对明亮而孤独的月光的反思,暗示了即使是皎洁的月光也无法替代内心的情感。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交融,展现了中秋这一节日的独特氛围,勾起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霁云收:雨后天晴,云雾散去,展现出一幅清新的景象。
- 风高露冷:风高而冷,露水晶莹,增强了夜晚的清冷感。
- 银河万里波澄:银河如洗,意境开阔,衬托出月亮的皎洁。
- 正冰轮初见,玉斧修成:月亮刚刚升起,象征嫦娥的存在,暗示美好的期盼。
- 还是一年,凭栏望处,对景愁生:时间的流逝让人对景生愁,表达孤独的情感。
- 想姮娥应念,待久西厢,为可中庭:思念嫦娥,暗示对爱情的期待与渴望。
- 翻思皓彩,未如微暗,向人多少深情:明亮的月光不如微暗的情感深邃。
- 长记得墙阴密语,花底潜行:回忆在墙阴下的私密对话,暗示爱情的秘密。
- 饮散频羞烛影,梦余常怯窗明:饮酒后羞于面对烛光,梦中对明亮窗外的恐惧。
- 此时此意,有谁曾问,月白风清:此时的情感深邃,谁来问我此时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冰轮”,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月白风清”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月亮、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了浓厚的乡愁和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霁:象征洗净烦恼,带来新的希望。
- 银河:代表浩瀚的宇宙,体现人类的渺小与孤独。
- 冰轮:象征纯洁和美丽,寄托着对理想的憧憬。
- 姮娥:代表对爱与思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河”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情感的深邃
- B. 自然的浩瀚
- C. 时间的流逝
-
“正冰轮初见”中“冰轮”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月亮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写月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本诗的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月亮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于孤独的自饮,后者则更强调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