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吟次唐人韵》
时间: 2025-01-19 16:4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壮士吟次唐人韵
士厌贫贱思起家,富贵何在发已华。
不如为国戍万里,大寒破肉风卷沙。
誓捐一死报天子,兜鍪如箕铠如水。
男儿堕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
塞云漠漠黄河深,凉州新城高十寻。
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
白话文翻译:
壮士吟唱,继承唐人的韵律。
士人厌恶贫贱,思念发家致富,富贵何在,发已成华。
不如为国守卫万里,大寒刺骨,肉体在风沙中被撕扯。
誓言捐躯报效天子,头盔如箕,铠甲如水。
男子汉落地射向四方,怎么能在山中居住,过着园中绮丽的生活!
边塞的云雾弥漫,黄河的水深不见底,凉州的新城高耸十寻。
风餐露宿,这难道不是苦?且试试我平生的铁石心肠。
注释:
- 厌贫贱:厌倦贫穷和卑微的身份。
- 发已华:发家致富已经成了华丽的生活。
- 戍万里:守卫边疆。
- 大寒破肉:严寒刺骨,肉体受到摧残。
- 兜鍪:古代的头盔。
- 铠如水:形容铠甲的轻便。
- 堕地射四方:形容勇敢作战,四处征伐。
- 塞云漠漠:边塞的云雾弥漫。
- 凉州新城:指凉州地区的新城,象征着边疆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内容多反映个人志向、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金战争时期,陆游年少时即志向报国,经历了国家的屈辱与个人的磨难。他以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希望通过战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激昂的语调表达了陆游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开篇即点出士人对贫贱生活的厌倦,对富贵的渴望,但随即转向对国家的责任感,表达了宁愿为国戍边,舍生取义的豪情。尤其在“大寒破肉风卷沙”一句中,诗人以极具视觉和触觉的意象,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士人的决心。
陆游用“誓捐一死报天子”强调了士人报国的决心,之后的“兜鍪如箕铠如水”生动描绘了战士的形象,意象鲜明,气势磅礴。诗人进一步用“男儿堕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来质疑那些安于现状的人,表达了对勇敢作战、捍卫家国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激励着后人勇于担当。通过对艰苦生活的描写,诗人在诗的最后将个人的坚强意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士人气节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厌贫贱思起家:士人厌倦贫贱的生活,渴望发家致富。
- 富贵何在发已华:富贵究竟在哪里,发家致富已成了华丽的生活。
- 不如为国戍万里:相比之下,不如为国家守卫边疆。
- 大寒破肉风卷沙:在严寒中,肉体被风沙撕扯。
- 誓捐一死报天子:发誓愿意捐躯来报效皇上。
- 兜鍪如箕铠如水:头盔像箕一样,铠甲则轻便如水。
- 男儿堕地射四方:男子汉应该落地作战,四处征伐。
- 安能山栖效园绮:怎么能安于山中居住,过着园中的华丽生活!
- 塞云漠漠黄河深:边塞的云雾弥漫,黄河的水深不见底。
- 凉州新城高十寻:凉州的新城高耸入云。
- 风餐露宿宁非苦:在风中吃饭,露天过夜,这难道不是艰苦?
- 且试平生铁石心:试试我这一生的坚毅心肠。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行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兜鍪如箕”,将头盔比作箕,形象生动。
- 排比:如“男儿堕地射四方”,增强了气势,表达壮志豪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士人的责任感与忠诚,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对艰苦生活的描写,体现了士人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决心与勇气,展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个人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人:象征着忠诚与责任。
- 边疆: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荣誉。
- 寒风、沙尘:象征着艰苦的环境与挑战。
- 头盔、铠甲:象征着战斗与牺牲的准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壮士吟》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个人的财富
B. 对国家的忠诚
C. 自然风光
D. 对个人生活的反思 -
诗中“誓捐一死报天子”的意思是? A. 愿意为国捐躯
B. 追求财富
C. 逃避责任
D. 享乐生活 -
“堕地射四方”表现了什么样的士人精神? A. 安于现状
B. 勇敢作战
C. 寻求富贵
D. 退缩不前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昌龄《出塞》
- 辛弃疾《破阵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壮士吟》和王昌龄的《出塞》都表达了士人报国的豪情,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牺牲与责任,而王昌龄则更侧重于边塞的壮丽风光与战斗的豪情。这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