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倭奁》
时间: 2025-01-04 07:0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叶窗深,黄花巷冷,忽来泉客。
鲛绡展处,一种香奁无匹。
乌玉光映人翠妩,窥时小鸟宫黄逼。
想文髹砑了,南金泥碎,鼠须匀滴。
浪舶。经重译。算寻常儿女,如何消得。
濮州司马,见也定添吟笈。
齧金蟾漫近圆冰,且傍红丝方砚北。
待越舲载到兜娘,付伊藏黛笔。
白话文翻译
在红叶装饰的窗子深处,寒冷的黄花小巷中,忽然来了一个泉客。
在鲛绡上展开的地方,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香奁。
乌玉的光辉映照着人儿的妩媚,时不时有小鸟在黄花丛中窥视。
想那文人已经画好了,南金泥也碎了,鼠须轻轻滴落。
浪舶,经过重译。算起来是寻常的儿女情长,怎能如此消磨。
濮州的司马,见面时定会增添吟咏的笔记。
咬着金蟾却漫无目的地靠近圆圆的冰,且依偎在红丝方砚的北边。
等越舸载着物品到达兜娘,交给她藏好的黛笔。
注释
- 红叶窗深:红色的枫叶在窗户深处,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泉客:指的是泉水中的游人,寓意清雅、脱俗。
- 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来作窗帘。
- 乌玉光:黑色玉石的光彩,象征高贵和神秘。
- 文髹砑:文人绘画的技艺和艺术作品。
- 濮州司马:指历史上的司马相如,典故引申出文人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翔麟,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琐窗寒 倭奁》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清高、脱俗的时期,诗中渗透着对美的追求和对文人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琐窗寒 倭奁》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丰富意象的诗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描写“红叶窗深,黄花巷冷”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接着,泉客的出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象征着文人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
鲛绡与香奁的结合,暗示着诗人对美的极致追求,而“乌玉光映人翠妩”的描写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光影效果,仿佛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诗中小鸟的出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仿佛在窥视人世间的纷扰与宁静。
后半部分通过对文人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尤其是“算寻常儿女,如何消得”一句,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感慨。而“待越舲载到兜娘,付伊藏黛笔”则转向一种期待,为整首诗增添了希望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及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叶窗深,黄花巷冷:描绘了冷清的环境,红叶象征秋天的萧瑟。
- 忽来泉客:泉客的突然到来,增添了诗的动感。
- 鲛绡展处,一种香奁无匹:鲛绡的轻盈与香奁的独特,凸显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 乌玉光映人翠妩:乌玉的光辉映照着人的妩媚,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 窥时小鸟宫黄逼:小鸟的窥视,代表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体验。
- 想文髹砑了,南金泥碎:文人的创作与技艺的细腻,反映出对艺术的追求。
- 鼠须匀滴:比喻细腻如鼠须的感受,传达出诗人对美的敏感。
- 浪舶。经重译:暗示经历了许多波折,反映出生活的复杂。
- 算寻常儿女,如何消得:对平凡生活的感悟,流露出一种无奈。
- 濮州司马,见也定添吟笈:引入历史典故,表达文人间的共鸣。
- 齧金蟾漫近圆冰:象征对理想的追求与物质的接近。
- 待越舲载到兜娘:期待未来的到来,寄托了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乌玉光映”,通过光的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小鸟的窥视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人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象征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 黄花: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泉客:象征清雅、脱俗的生活。
- 鲛绡:轻盈、优雅的象征。
- 乌玉:高贵、神秘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泉客”象征了什么? A. 文人的身份
B. 清雅脱俗的生活
C. 对现实的逃避
D. 友人的到来 -
“红叶窗深”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温暖的春天
B. 寒冷的秋天
C. 热闹的夏天
D. 寂静的冬天 -
诗中提到的“濮州司马”是指谁? A. 司马光
B. 司马相如
C. 司马迁
D. 司马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龚翔麟《琐窗寒 倭奁》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主题: 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但表现手法不同,龚翔麟更注重自然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龚翔麟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