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其二 闻舅氏南山先生讣,次前韵》
时间: 2025-01-04 07:2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昔人天,渭阳情重,怆然泪下。
甥舅齐年,束发同骑竹马。
到中年哀乐偏多,养生桐梓忘拱把。
最伤心母氏,同怀七子,遂无存者。
忆平头笼烛,每短巷相从,辄逾深夜。
一廛聊寄,缝腋依然儒雅。
何田家一院荆华,临风俄见三株谢。
信彭殇自古难齐,水为陵泻。
白话文翻译
曾经追溯到往昔,渭河岸边的情感如此深厚,令人不禁泪流满面。
我与舅舅同龄,年少时骑竹马嬉戏。
到中年时,悲欢离合的事情偏多,养生之道却忘却了互相扶持。
最让我伤心的是我的母亲,怀有七个孩子,如今却无一存活。
我记得那时灯光下,常常在暗巷里同行,直到深夜才归。
一处简陋的店铺,衣衫依旧显得儒雅。
何时田家那院子里的荆花,微风中突然看到三株凋谢。
信仰中,彭的殇难以相齐,只有水流不断向下。
注释
- 渭阳:指渭河流域,古时有很深的文化和情感积淀。
- 甥舅:指的是舅舅与外甥的亲属关系。
- 桐梓:指桐树和梓树,常用作木材,象征着生命和生长。
- 母氏:指母亲,女性长辈。
- 平头笼烛:形容年轻时的朴素生活。
- 荆华:指野荆花,象征着乡村的自然景观。
- 彭殇:彭是古代的一个姓氏,殇意为早逝,暗指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昌炽(约1650-1715),清代诗人,字星君,号兰亭,生于浙江,后迁居福建。叶昌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其作品多以抒情、咏物见长,尤其擅长描写人生的苦乐与离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得知舅舅南山先生去世之际,表达了对亲情的悼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舅舅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亲人,诗中流露出深切的怀念与伤痛。
诗歌鉴赏
《琐窗寒 其二》是一首深情而又哀伤的悼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回忆与舅舅的往事,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首句“一昔人天,渭阳情重”便以渭阳的情深意重引入,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接下来,诗人提到与舅舅的童年时光,两人一起骑竹马,形成一种温暖而纯真的亲情记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艰辛使得“到中年哀乐偏多”,这句道出了人到中年后所经历的悲欢离合,生命的沉重感愈发明显。“最伤心母氏,同怀七子,遂无存者”一句,尤为动人,深刻反映了母亲的辛劳与牺牲,以及对家庭破碎的无奈与悲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生活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诗歌的最后,诗人以“信彭殇自古难齐,水为陵泻”收尾,表达了对生命逝去的无奈与悲痛,展现出一种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昔人天,渭阳情重,怆然泪下。
追溯往昔,渭河岸边的情感尤为深厚,令人不禁泪流满面。 -
甥舅齐年,束发同骑竹马。
我与舅舅同龄,年少时常骑竹马嬉戏,意在描绘童年无忧的美好时光。 -
到中年哀乐偏多,养生桐梓忘拱把。
到了中年,悲欢离合的事情增多,养生之道却被遗忘,暗示了生活的压力与对健康的忽视。 -
最伤心母氏,同怀七子,遂无存者。
最让我感到伤心的是母亲,怀有七个孩子,如今却无一存活,体现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
忆平头笼烛,每短巷相从,辄逾深夜。
记得那时灯光下常常在暗巷里同行,直到深夜才归,描绘出温暖的情谊。 -
一廛聊寄,缝腋依然儒雅。
一处简陋的店铺,衣衫依旧显得儒雅,表达了对人文气息的向往。 -
何田家一院荆华,临风俄见三株谢。
何时田家那院子里的荆花,微风中突然看到三株凋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逝去。 -
信彭殇自古难齐,水为陵泻。
信仰中,彭的殇难以相齐,只有水流不断向下,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如“甥舅齐年,束发同骑竹马”。
- 比喻:用“水为陵泻”比喻生命流逝,生动形象。
- 排比:在描述母亲的子女时,强调了家庭的破碎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借助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表达了对家庭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马: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 桐梓:象征着生命与生长,暗示对健康的渴望。
- 荆华:象征着乡村的自然以及生命的脆弱。
- 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与舅舅的童年活动是什么? A. 骑竹马
B. 游泳
C. 打球
D. 读书 -
诗人对母亲的感情如何? A. 冷漠
B. 愤怒
C. 深切怀念
D. 忘记 -
“水为陵泻”中“水”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流逝
C. 知识
D. 时间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亲情与爱情的追忆。
- 《春望》(杜甫):在战乱中对家庭的思念与痛苦。
诗词对比
- 叶昌炽的《琐窗寒》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家庭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叶昌炽更侧重于亲情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在大环境的破坏下表达了对家庭的忧虑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叶昌炽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