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日雪后简在伯二首 赵蕃 〔宋代〕 一雪顿能晴,江山万里明。 故胜茅屋底,空听滴檐声。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雪后突然放晴,万里江山明亮如洗。 比起茅屋下,只能空听檐上的滴水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至日:指冬至这一天。
- 顿:突然。
- 故胜:比起。
- 茅屋底:茅屋内。
- 空听:只能听。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雪后晴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至雪后,诗人通过对比雪后晴朗的江山与茅屋内的寂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至雪后晴天的壮丽景象。首句“一雪顿能晴”,用“顿”字突出了天气的突然变化,给人以惊喜之感。次句“江山万里明”,通过“万里明”三字,展现了雪后晴天的广阔与明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雪顿能晴”:描述了雪后天气突然放晴的情景,用“顿”字增强了这种突然性。
- “江山万里明”:描绘了雪后晴天的广阔与明亮,通过“万里明”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 “故胜茅屋底”: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认为自然的美景胜过茅屋内的寂静。
- “空听滴檐声”:描绘了茅屋内只能听到檐上滴水声的寂静情景,与前文的壮丽景象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雪后晴朗的江山与茅屋内的寂静,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 意象:通过“江山万里明”等意象,营造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晴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和清新。
- 晴:象征明亮和希望。
- 江山:象征广阔和壮丽。
- 茅屋:象征简朴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顿”字的作用是什么? A. 描述天气的突然变化 B. 描述雪的突然停止 C. 描述时间的突然流逝 答案:A
-
诗中“江山万里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雪后的寂静 B. 雪后的明亮 C. 雪后的寒冷 答案:B
-
诗中“故胜茅屋底”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茅屋生活的厌倦 C.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过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沁园春·雪后晚晴》)
- 姜夔的“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暗香·旧时月色》)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刘过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都描绘了雪后晴天的景象,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比和感慨,而刘过的诗则更注重细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