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六 蟀》
时间: 2025-01-08 03:0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六 蟀》
作者:樊增祥 〔清代〕
候馆离宫,石井铜铺,都曾听伊。
记将军居处,象为楼观,相公褒赠,锦织蓑衣。
金带腰圆,琵琶翅短,花谱禽经无此奇。
相争竞,似如今女学,雄不如雌。
一灯织室鸣机。正四壁秋声唧唧诗。
向纺砖愁听,鲛珠女子,竹笼唤卖,鹁角孩儿。
白石能吟,碧山善和,豆架瓜棚虫络丝。
宜孙子,看二南契约,都说螽斯。
白话文翻译
在候馆和离宫,石井和铜铺,这些地方都曾经听说过你。
记得将军居住的地方,象是楼观一样,相公赐予的,锦绣的蓑衣。
金带腰身圆,琵琶的翅膀短,花谱和鸟经中没有这样的奇特。
争斗竞争,似乎就像现在的女学,雄性不如雌性。
一盏灯下,织室中响起机器的鸣声,四壁传来秋天的唧唧声。
听着纺砖的愁绪,鲛珠的女子,竹笼中呼喊着卖东西,鹁角的孩儿。
白石能吟唱,碧山能和声,豆架和瓜棚上虫子交织成丝。
宜孙子,看着二南的契约,都说是螽斯(蟋蟀)。
注释
- 候馆:指临时的住处,常用来形容宫廷或官府的场所。
- 离宫:指离开宫殿的地方。
- 石井铜铺:可能指一些特定的场所或作坊。
- 相公: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代某位官员或重要人物。
- 锦织蓑衣:指精美的蓑衣,象征高贵和富丽。
- 琵琶翅短:琵琶是一种乐器,翅短比喻其形态,可能暗指某种特质。
- 螽斯:指蟋蟀,古时常用来比喻或象征某种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涉及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沁园春 其六 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蟋蟀等意象,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感,展现出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开篇提到的候馆、离宫和铜铺等地,构成了一幅生活的画面,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接下来的描写则体现出对女性的关注,特别是“雄不如雌”的对比,反映出女性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价值。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和比喻,使得意象更加鲜活。尤其是“一灯织室鸣机”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织布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诗人在描写各种生活场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广泛问题,尤其是对女性地位的探讨,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候馆离宫:描绘出诗人目所及的环境,显示出一种离愁别绪。
- 石井铜铺:进一步细化场景,营造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
- 记将军居处:引入人物,使得诗歌有了情感的依托。
- 象为楼观:比喻将军的居所如同高楼观阁,彰显其地位。
- 相公褒赠:提到的相公则指代尊敬的男性,显示出对权威的敬仰。
- 金带腰圆,琵琶翅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形象之美。
- 花谱禽经无此奇:强调了自然界的奇妙与人类的对比。
- 相争竞,似如今女学,雄不如雌:直接表达对性别角色的思考。
- 一灯织室鸣机:声音的描绘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正四壁秋声唧唧诗:音韵的和谐,展现出诗意的氛围。
- 鲛珠女子,竹笼唤卖,鹁角孩儿:生活的细节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白石能吟,碧山善和:强调自然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 宜孙子,看二南契约:最后引入历史的概念,深化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象为楼观”,通过比喻手法增强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如“鸣机”,使得静物有了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中存在的对仗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绘和对性别角色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同时展现了人性中的微妙情感和社会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候馆:象征着离愁别绪,隐含对过往的回忆。
- 蟋蟀:在古代文化中,蟋蟀常常与人类情感相连,象征温暖和陪伴。
- 织室:代表着女性的家庭角色和日常生活。
- 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候馆”主要指什么?
- A. 官府
- B. 民居
- C. 学校
- D. 商铺
-
诗中“雄不如雌”的意思是什么?
- A. 男性强于女性
- B. 女性强于男性
- C. 性别无关紧要
- D. 没有明确的意思
-
“一灯织室鸣机”中“鸣机”指的是什么?
- A. 乐器
- B. 织布机
- C. 书法工具
- D. 农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以孤独的思乡情感为主题,较为单一,而《沁园春 其六 蟀》则通过多层意象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社会的多重面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樊增祥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