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庚午五日哭母》
时间: 2025-01-01 15:4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庚午五日哭母
作者: 钱凤纶 〔清代〕
犹记春时,新梦破乳莺初啭。曾几日韶光都尽,骤惊心眼。蒲叶欹风寒翠色,榴花著雨垂红瓣。最伤情时物总如前,亲难见。悬艾虎,飘金线。敲画鼓,轰雷电。看儿童绕膝,更教肠断。楚些空传骚客恨,江涛似诉曹娥怨。愿相逢角黍入重渊,逢亲面。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记得春天的时候,那时新梦刚破,黄莺初鸣。转眼间美好的时光已逝,令我心惊眼泪俱下。蒲叶在风中摇曳,寒冷的翠色显得愈发凄凉,榴花被雨打湿,红瓣垂落。在最伤感的时刻,一切依旧如昔,却再也无法见到亲人。悬挂的艾草在风中摇摆,金线飘荡。敲击画鼓,声音如雷电般震耳。看着孩子们围绕在膝下,更让我心如刀绞。楚国的骚客传颂着失去的恨,江涛似乎在诉说着曹娥的怨恨。愿在重渊中与亲人相逢,面对此生的离别。
注释:
字词注释:
- 犹记:仍然记得。
- 春时:春天。
- 新梦破:新梦破灭。
- 莺初啭:黄莺第一次鸣叫。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蒲叶:蒲草的叶子。
- 榴花:石榴花。
- 悬艾虎:悬挂的艾草,古时用以驱邪。
- 楚些:楚国的诗人。
- 曹娥:古代传说中的贤女,因父亲溺水而投江自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曹娥:传说中的女儿,因父亲去世而投江,表现出深厚的亲情。
- 骚客:指古代诗人,常用以表现对亲情和爱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凤纶,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时事为主,风格细腻而感人。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庚午年(1840年),作者因母亲去世而作,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哀痛。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庚午五日哭母》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母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失去亲人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开篇的“犹记春时”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是对亲人离世后无尽的惋惜。诗中通过“蒲叶欹风寒翠色,榴花著雨垂红瓣”形象地传达了悲伤的情感,雨打榴花的意象更是将伤感推向高潮。接着,诗人通过“儿童绕膝”展现了生活的继续与个人的孤独,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了对母亲记忆的刺痛。最后,诗人以“愿相逢角黍入重渊”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思念,重渊象征着死亡,角黍则是对亲情的追念,表达了对亲人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记春时,新梦破乳莺初啭”:记忆中春天的美好,梦境的破裂使人心痛,黄莺的初鸣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
- “曾几日韶光都尽,骤惊心眼”:转眼间美好的时光已然逝去,瞬间的惊愕使我心痛不已。
- “蒲叶欹风寒翠色,榴花著雨垂红瓣”:在寒风中,蒲草的叶子歪斜,榴花被雨打湿,红色花瓣垂落,象征着凄凉与悲伤。
- “最伤情时物总如前,亲难见”:在最伤感的时刻,周遭的一切依旧,但亲人却无法再见。
- “悬艾虎,飘金线”:悬挂的艾草与飘动的金线,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哀伤。
- “看儿童绕膝,更教肠断”:儿童的天真无邪让人愈发心痛,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 “楚些空传骚客恨,江涛似诉曹娥怨”:古代诗人的哀恨与江涛的悲鸣相呼应,表达了对亲情的共鸣。
- “愿相逢角黍入重渊,逢亲面”: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希望能在死后重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如“榴花著雨”比喻悲伤。
- 对仗:如“悬艾虎,飘金线”形成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怀念与悲痛,体现了亲情的珍贵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希望与美好。
- 黄莺: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新生。
- 榴花:象征美好但易逝的事物。
- 儿童:象征着生活的延续与温情。
- 江涛:暗示着历史的流逝与人情的悲欢离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犹记春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
B. 快乐
C. 愤怒 -
“悬艾虎”中的艾草象征什么?
A. 美好
B. 驱邪
C. 离别 -
诗人希望在重渊中与亲人相逢,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渴望
C. 愉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 《悼母诗》 - 郭沫若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景物反映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为宁静,后者则是满溢的哀伤。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的感受,而钱凤纶的诗则是直接对母亲的悼念与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对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技巧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