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时间: 2025-01-05 08:3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刘禹锡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
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
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对自己的诗句感到羞愧,无法与那些杰出的作品相比,曾经与才子们一起游玩。吴宫的芙蓉已然凋谢,边塞的明月徒然让人感到秋天的悲凉。即便在洛阳自称官吏的傲慢,我也难以掩盖河上对诸侯的苦心。面对石渠的书籍,我甘愿接受岁月的老去,关外的杨公是否安稳呢?
注释:
- 章句:指诗文的句子。
- 吴宫:指古代吴国的宫殿,这里比喻美丽的女子。
- 芙蓉:即荷花,此处用以象征美丽的事物。
- 边月:指边塞的月亮,给人以孤独和悲凉的感觉。
- 洛阳:古都,诗中提到的地方,象征权力与繁华。
- 傲吏:自称官吏,傲慢自负的人。
- 石渠:指古代皇帝藏书之地,象征学识和文化。
典故解析:
- 吴宫的芙蓉:出自《离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或事物的凋零。
- 芦管:古代的乐器,象征着秋天的悲凉和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君,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社会百态,常有强烈的现实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恰逢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心境沉重,故作此诗以寄托其怀念与感慨。诗中表露了对才华的自我否定与对社会不公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我反思及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章句惭非第一流”自谦,流露出对当时杰出才子们的羡慕与敬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卑与挣扎。
接下来的“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以自然景象与人事结合的手法,传达出诗人对逝去美好与现实苦境的感慨。特别是“边月”和“芦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了孤独的思念,后者则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
在后半部分,诗人又讲述了自称“傲吏”的苦楚,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无奈,刻画了一个在官场上挣扎的人物形象。最后一句“关外杨公安稳不”,不仅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哲理性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展现了刘禹锡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章句惭非第一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不满,认为与杰出作品相比,自身的才华显得平凡。
- 世间才子昔陪游:回忆曾经与才子们的交游,感叹时光流逝,才华在当前的社会中显得愈发渺小。
- 吴宫已叹芙蓉死:用吴宫的芙蓉花凋零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对美的怀念。
- 边月空悲芦管秋:边塞的月亮让人感到凄凉,芦管的音色则增添了秋天的悲凉气氛。
- 任向洛阳称傲吏:自称是洛阳的官吏,表面上看似风光,实则内心苦闷。
- 苦教河上领诸侯:与诸侯争权的艰辛,表现出对权力斗争的无奈。
- 石渠甘对图书老:面对学识的渊博,愿意接受岁月的磨难。
- 关外杨公安稳不:对友人的关切,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吴宫已叹芙蓉死”,通过比喻增添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了和谐的对称感。
- 象征:通过自然景象(如芙蓉、月亮)象征人事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才华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刘禹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章句:象征诗人的才华与作品。
- 吴宫:象征美丽与繁华。
- 芙蓉: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河上:象征权力与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宫”主要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美丽
C. 战争
D. 知识 -
诗人对自己的诗句有何感受?
A. 自信
B. 羞愧
C. 骄傲
D. 无所谓 -
“边月空悲芦管秋”中,芦管象征什么?
A. 官职
B. 孤独与悲凉
C. 繁华
D.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 by 杜甫与《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但杜甫更注重国事,而刘禹锡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