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
时间: 2025-01-19 15:5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邅回二纪重为郎,
洛下遥分列宿光。
不见当关呼早起,
曾无侍史与焚香。
三花秀色通春幌,
十字清波绕宅墙。
白发青衫谁比数,
相怜只是有梁王。
白话文翻译:
在经历了两次生命的轮回后,我再次成为了官员,
在洛阳的遥远地方,分离了那里的明亮星光。
不见当关的人早起呼喊,
也没有侍从为我点燃香火。
三朵花的娇美映衬着春天的帷幕,
十字形的清波环绕着我的宅院墙壁。
白发和青衫的我,谁能与我相比呢?
彼此相怜的,只有梁王一人。
注释:
- 邅回:指时间的流逝,通常用来形容岁月的轮回。
- 二纪:指两个十年。
- 候郎:指官员,可能是指年轻的官员。
- 洛下:指洛阳,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
- 侍史:古代官员的侍从,负责文书和日常事务。
- 三花:比喻美丽的花朵。
- 十字清波:指清澈的水波,形状如十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石头,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闻名,尤其擅长古体诗和骈文。刘禹锡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曾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
创作背景: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是刘禹锡在朋友升迁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以及自己对仕途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邅回二纪重为郎”表明了刘禹锡在官场上经历的波折,虽然再次获得官职,但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与感慨。接着,诗人描绘了洛阳的景象,表达了因远离友人而产生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不见当关呼早起,曾无侍史与焚香。”两句凸显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孤独,尽管他身为官员,却感到缺乏人际关系的温暖和支持。随后,诗中描绘了花与水的美丽景象,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白发青衫谁比数,相怜只是有梁王。”中,诗人用青衫与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虽然自己经历了风霜,却依然心系友人。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邅回二纪重为郎:经历了两次的岁月轮回,才再次得到官职。
- 洛下遥分列宿光:在洛阳远远地分离了那里的星光,暗示孤独与思念。
- 不见当关呼早起:没有在关口见到早起呼喊的人,表现了对过往情景的怀念。
- 曾无侍史与焚香:没有侍从为自己点燃香火,表达了孤独感。
- 三花秀色通春幌:描绘春天的花朵,象征美好与生机。
- 十字清波绕宅墙:清澈的水波环绕着宅院,暗示内心的宁静。
- 白发青衫谁比数:白发象征衰老,青衫则代表清高,感叹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 相怜只是有梁王:最终只有梁王与自己同感哀怨,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用词对仗工整,如“白发青衫”与“相怜只是”形成对比。
- 比喻:以“白发”和“青衫”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升迁的祝贺展开,同时蕴含着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刘禹锡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衰老。
- 青衫:代表着诗人的清高与志向。
- 三花:象征着美好、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 清波: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洛下”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长安
- B) 洛阳
- C) 南京
-
诗中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A) 三花
- B) 白发青衫
- C) 清波
答案:
- B) 唐代
- B) 洛阳
- B) 白发青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更侧重于对远行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情感更为沉重,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