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宿昏初黑,晨装晓已分。
鸡啼江上月,犬吠岭边云。
好去庞居士,善来洪上人。
临行须一勘,腊后几时春。
白话文翻译
不要在黄昏时分停留,清晨时分已然分开。
鸡鸣声伴着江上的月亮,犬吠声响在岭边的云雾中。
你去找庞居士是好的,洪上人也很友善。
临行之前得仔细查清,腊月过后春天还有多久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宿:不要停留,夜宿的意思。
- 晨装:清晨的装扮,指的是早上的景象或准备。
- 鸡啼:鸡叫,常用于形容清晨的到来。
- 犬吠:狗叫,常用来描绘乡村的宁静与生活。
- 庞居士:庞居士是指庞德公,古代隐士。
- 洪上人:洪上人可能是指洪景行,另一位隐士。
- 临行须一勘:临行之前要仔细检查。
- 腊后几时春:腊月过后,春天还需多久。
典故解析:
- 鸡啼江上月: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鸡鸣与月亮形成对比,代表一天的开始。
- 庞居士、洪上人:反映了当时隐士文化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汝砺(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友人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启程的祝愿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背景可能是春天即将来临,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云居相送至下杉庄》是一首表现送别情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晨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氛围。诗的开头两句“莫宿昏初黑,晨装晓已分”,直接点出送别的时刻,清晨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告别过去的黄昏。接着,诗人以“鸡啼江上月,犬吠岭边云”来描绘晨间的乡村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宁静。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及庞居士与洪上人,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临行须一勘,腊后几时春”则是对春天的期待,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呼应了整个诗的主题。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宿昏初黑:劝诫友人在黄昏时分不要停留,暗示分别的时机已至。
- 晨装晓已分:早晨的到来已经表示告别的时刻。
- 鸡啼江上月:清晨鸡鸣,月亮仍在江面上,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 犬吠岭边云:狗吠声传来,伴随着山边的云雾,反映出乡村的生活气息。
- 好去庞居士:对庞居士的赞美,表示对友人回归隐士生活的祝福。
- 善来洪上人:洪上人也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增加了友人的亲切感。
- 临行须一勘:在出发之前要仔细检查,表现出对行程的重视。
- 腊后几时春:对春天的期待,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啼江上月,犬吠岭边云”,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鸡鸣、犬吠等描绘了生活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晨景与送别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时间流逝、春天到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理解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象征清晨的来临,代表新的开始。
- 犬:象征乡村生活的真实与宁静。
- 月:象征时光流逝与永恒的思考。
- 云: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流动,反映诗人的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庞居士”指的是哪个隐士?
- A. 庞德公
- B. 洪景行
- C. 朱熹
-
“鸡啼江上月”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情景?
- A. 黄昏
- B. 清晨
- C. 午夜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期待?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答案:
- A. 庞德公
- B. 清晨
- B.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但更多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忧愁;而彭汝砺的《云居相送至下杉庄》则着重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对生活的向往。两者虽同属春景,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