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脍示坐客》
时间: 2025-01-01 12:5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汴河西引黄河枝,黄流未冻鲤鱼肥。
随钩出水卖都市,不惜百金持与归。
我家少妇磨宝刀,破鳞奋鬐如欲飞。
萧萧云叶落盘面,粟粟霜卜为缕衣。
楚橙作虀香出屋,宾朋竞至排入扉。
呼儿便索沃腥酒,倒肠饫腹无相讥。
逡巡缾竭上马去,意气不说西山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汴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渔获丰盈,鱼肥水美,诗人随钩而得的鱼能在城市中换取高价,甚至不惜花费百金带回家中。家中的少妇正在磨刀,准备将捕来的鱼处理得像飞翔的鱼儿一般。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萧萧落叶和霜降后的衣物,楚地的橙子做成的鲜香美味从屋中飘出,宾朋们争相来到,热闹非凡。酒也随之而来,大家尽情享受美食,肆意畅饮,毫无顾忌。最后,诗人即使饮尽酒杯,也不言西山的苦涩。
注释
- 汴河:指的是流经汴京(今开封)的河流。
-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象征着富饶。
- 随钩出水:形容打渔的场景。
- 宝刀:指的是用来处理鱼的刀。
- 萧萧云叶:描绘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凋零的感觉。
- 沃腥酒:指的是腥味的酒,通常用于配鱼。
- 逡巡:犹豫不决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季子,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和田园诗。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注重真实的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他生活的时代是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市井生活丰富多彩。诗歌描绘了一幅渔民生活的画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设脍示坐客》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渔获丰盈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丰收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描写过程中,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将秋季的景象与渔获的美味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丰盈的生活状态。诗中的“百金”体现了当时市场的繁荣,而“呼儿便索沃腥酒”则显示出浓厚的人情味,诗人与宾朋之间的欢愉气氛跃然纸上。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汴河西引黄河枝”:描绘了汴河与黄河交汇的场景,暗示着富饶的水域。
- “黄流未冻鲤鱼肥”:说明了鱼肥水美,渔获丰盈。
- “随钩出水卖都市”:诗人打鱼后,强调了渔获的商业价值。
- “不惜百金持与归”:即便花费高价,仍愿意购买美味,显示了对美食的追求。
- “我家少妇磨宝刀”:家中妇女忙于准备,增添了生活的温馨感。
- “破鳞奋鬐如欲飞”:描绘了处理鱼的场景,生动形象。
- “萧萧云叶落盘面”:展现了秋天的凋零与丰收。
- “粟粟霜卜为缕衣”:表达了秋霜带来的沉静与美丽。
- “楚橙作虀香出屋”:楚地橙子的香气唤起味蕾。
- “宾朋竞至排入扉”: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前来,显示出热闹的场面。
- “呼儿便索沃腥酒”:呼唤孩子准备酒,显示出家庭的温情。
- “倒肠饫腹无相讥”:尽情享受美食,无人冷嘲热讽。
- “逡巡缾竭上马去”:饮酒作乐后,诗人意犹未尽。
- “意气不说西山薇”:不提西山的忧愁,尽享当下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破鳞奋鬐如欲飞”中将鱼的处理比作飞翔,表现了生动的情景。
- 对仗:如“粟粟霜卜为缕衣”,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渔获、家人和朋友欢聚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传达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象征着丰盈与美味。
- 刀:代表了处理生活琐事的工具,暗示对生活的细致。
- 秋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橙子:象征着甜美与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汴河
-
“我家少妇磨宝刀”中“磨宝刀”主要是为了?
- A. 切菜
- B. 处理鱼
- C. 打猎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 A. 春
- B. 夏
- C. 秋
答案
- C. 汴河
- B. 处理鱼
- C. 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渔民生活的另一首诗,展现了水乡的风光。
- 《秋夕》:描绘秋天时节的诗,表达了对秋意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梅尧臣以田园生活见长,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两者在内容和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