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暖临分带,羞调已碎琴。
当时情竭为知音。
憔悴青山何况旧罗襟。
黄月如冰冷,银杯借泪深。
少年影事总销沉。
只有微波来去到而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离别时的情感,表达了对往昔知音的怀念和失落。诗人感叹曾经的情感如同破碎的琴声一般,让人难以再续。青山依旧,而自己的旧衣裳却显得憔悴。黄昏的月光如同冰冷,手中的银杯沾满了泪水。年轻时的种种往事已经沉寂,只剩下微波涟漪在时间的长河中来去。
注释:
- 不暖临分带:临别时不温暖的情感,分离带来的寒冷。
- 羞调已碎琴:琴音已碎,形容感情的破裂与失落。
- 情竭为知音:当时情感已尽,知音难寻。
- 憔悴青山:青山依旧,自己却感到憔悴。
- 黄月如冰冷:黄昏的月光如冰一般冷清。
- 银杯借泪深:手中的酒杯似乎装满了眼泪,形容悲伤。
- 少年影事总销沉:年轻时的影像与往事都已沉没在时光中。
- 微波来去到而今:只有微波在时间的长河中来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情感与自然,风格细腻,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南歌子》创作于情感的离别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知音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为常见,许多文人面对离别时的孤独与惆怅,常常以诗歌来抒发心中情感。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悲伤与怀念。诗人以“临分带”开篇,直接引入离别的主题,显示出心中无奈和愁苦的情感。接着,诗人用“羞调已碎琴”来象征曾经的欢愉与知音的失去,琴声的破碎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裂痕,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憔悴青山何况旧罗襟”一句,青山依旧而自己却憔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下来的“黄月如冰冷,银杯借泪深”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深度,月亮的冰冷与泪水的深重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深切怀念和对当下的无奈。
最后的“少年影事总销沉,只有微波来去到而今”,将时光的流逝与过往的影像结合,表现出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已逝时光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暖临分带:离别之际,心情寒冷。
- 羞调已碎琴:感情已破裂,无法再续。
- 当时情竭为知音:曾经的情感已尽,知音难寻。
- 憔悴青山何况旧罗襟:即使青山依旧,自己的心境却憔悴。
- 黄月如冰冷,银杯借泪深:黄昏月光冰冷,酒杯中满是泪水。
- 少年影事总销沉:年轻时的回忆与影像都已沉没。
- 只有微波来去到而今:唯有微波在时间的流动中来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的破碎比作感情的断裂。
- 对仗:如“黄月如冰冷,银杯借泪深”形成对比。
- 拟人:将月亮、酒杯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深刻反思,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深邃,具有普遍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恒久与不变,反衬人心的憔悴。
- 黄月:象征孤独与寒冷,表达内心的凄凉。
- 银杯:象征记忆与情感,承载着诗人的泪水与思念。
- 微波: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表现情感的淡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羞调已碎琴”指的是什么?
- A. 失去的友情
- B. 破碎的乐器
- C. 不再的爱情
- D. 以上皆是
-
“憔悴青山”中,青山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永恒与不变
- C. 过去的回忆
- D. 悲伤的情感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失落与怀念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赠花卿》杜甫
诗词对比:
- 《离骚》与《南歌子》均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与情感的纠葛,但《离骚》更多地涉及对国家与命运的思考,而《南歌子》则专注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歌与情感:从古到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