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丹阳暮抵阊门》

时间: 2025-01-17 09:30:34

三日枫桥路,高帆一日回。

偶因风力好,遂使客愁开。

双橹摇江月,千峰度酒杯。

夜来经虎阜,镫火照楼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丹阳暮抵阊门
作者: 申涵煜 〔清代〕

三日枫桥路,高帆一日回。
偶因风力好,遂使客愁开。
双橹摇江月,千峰度酒杯。
夜来经虎阜,镫火照楼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旅程已经走了三天,沿着枫桥的路,看到高高的帆船在一天中归来。因为风势正好,旅客的忧愁也随着这风而消散。双桨摇动着江面上的月光,千座山峰在酒杯中晃动。夜晚经过虎阜时,灯火照亮了楼台。

注释:

  • 枫桥:指的是地名,枫桥在秋天时枫叶红艳,风景如画。
  • 高帆:高高的船帆,象征着旅途中的归心似箭。
  • 偶因:偶然因为,表示一种机缘。
  • 双橹:指的是船桨,形象化地描绘出划船的情景。
  • 江月:江面上的月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 千峰:指山峰,用来形容景色的壮丽。
  • 镫火:灯火,古时照明的工具,象征夜晚的温暖和安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申涵煜,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的旅途之中,描绘了他在归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愁思转化为愉悦的心情。

诗歌鉴赏:

《发丹阳暮抵阊门》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开篇的“四日枫桥路”便给人以悠长的旅途感,三天的行走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随着高帆的归来,诗人似乎找到了归属感,这种感受不仅仅是身体的归来,更是在心灵深处的一种安宁。

接下来的“偶因风力好,遂使客愁开”则突出了自然环境对情感的影响。风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人的心情,正如人生的起伏,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双橹摇动水面,江月与酒杯的对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酒杯中的映像让人感到一种醉人的美好。

最后“夜来经虎阜,镫火照楼台”,意境更为深远。夜色中的灯火照亮了楼台,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象征着希望与安全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日枫桥路:三天的旅途,枫桥的景色暗示着秋天的色彩。
  2. 高帆一日回:高帆归来,象征着归心似箭。
  3. 偶因风力好:偶然的好风,让旅客的忧愁消散。
  4. 遂使客愁开:愁绪因风而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5. 双橹摇江月:双桨在水中摇动,映出水面上的月光。
  6. 千峰度酒杯:山峰在酒杯中晃动,象征着醉意与美景的交融。
  7. 夜来经虎阜:夜晚经过虎阜,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8. 镫火照楼台:灯火照亮楼台,象征着希望与温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酒杯中的影像,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与客愁关联,表现出自然对人的影响。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属感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情感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枫桥: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秋天的氛围。
  • 高帆:象征归乡的期盼与希望。
  • 江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 千峰:象征大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 镫火:象征温暖与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帆”指的是: A. 高高的山峰
    B. 高高的船帆
    C. 高高的树木
    D. 高高的楼台

  2. 诗人通过“偶因风力好”表达了什么? A. 对风的无奈
    B. 对自然的感激
    C. 对旅行的厌倦
    D. 对忧愁的加深

  3. “夜来经虎阜”中的“虎阜”可以理解为: A. 一种动物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D. 一条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更加强调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感慨。
  • 《山中问答》:王维的作品着重于山水之间的哲理与自我反思,风格上与申涵煜的自然抒情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论集》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