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

时间: 2025-01-17 08:47:36

万古渔阳郡,东流枕九河。

地形雄碣石,水势接滹沱。

瀛草依京近,寒潮入夜多。

庚申今几载,薄海尚悲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古渔阳郡,东流枕九河。
地形雄碣石,水势接滹沱。
瀛草依京近,寒潮入夜多。
庚申今几载,薄海尚悲歌。

白话文翻译:

千百年来的渔阳郡,东面的水流依偎着九条河流。
地形高峻而壮丽,水势与滹沱河相连。
涟漪的芦苇依傍着京城,寒潮在夜晚显得更加凶猛。
庚申年间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如今的海边仍然悲歌不断。

注释:

  • 万古:指千百年来,形容时间的悠久。
  • 渔阳郡:古地名,位于今北京市附近。
  • 东流枕九河:指水流向东,依傍着九条河流,形象地描绘了地理位置。
  • 雄碣石:形容地势高大险峻的石崖。
  • 水势接滹沱:水流的势头与滹沱河相连,表现出水势的浩大。
  • 瀛草:指水边的芦苇。
  • 寒潮:指寒冷的潮水。
  • 庚申:天干地支中的一个年份,诗中提到的“今几载”指代时光的流逝。
  • 薄海:指海的表面,或形容海面如薄薄的水面。
  • 悲歌:指悲伤的歌声,暗示一种忧伤的情绪。

典故解析:

“庚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记录年份的天干地支之一,常常被用作历史事件的标记。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这一时间概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大廷,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忧伤。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愁绪与对历史的反思,体现出对故乡的深情与时代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天津》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吴大廷对家乡的热爱与忧虑。诗的开头以“万古渔阳郡”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历经沧桑的历史背景,渔阳郡的悠久历史与东流九河的壮丽景象交相辉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自然的伟大,也反映出人类历史的渺小。

接下来的“地形雄碣石,水势接滹沱”,通过对地形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脆弱的命运。紧接着“瀛草依京近,寒潮入夜多”更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寒冷潮湿的气候,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与孤独。

最后一句“庚申今几载,薄海尚悲歌”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对时间的追问,表现出对过往的思索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家乡与历史的深情眷恋,充满了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古渔阳郡”:引入渔阳郡的悠久历史,表现出对故乡的情感。
  2. “东流枕九河”:描绘自然水系的壮丽,强调地理位置。
  3. “地形雄碣石”:形容地势的雄伟,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4. “水势接滹沱”:水流的浩大,与滹沱河相连,暗示生命的流动。
  5. “瀛草依京近”:描绘冬季夜晚的景象,增加了细节的丰富性。
  6. “寒潮入夜多”:描写寒冷的潮水,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
  7. “庚申今几载”:提出时间的思考,反映出历史的流逝。
  8. “薄海尚悲歌”:表达对过去的感怀与对未来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古渔阳郡,东流枕九河”,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营造了深沉的情感氛围。
  • 拟人:如“寒潮入夜多”,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与历史的反思,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强烈的乡愁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阳郡:象征着历史的深厚与人文的积淀。
  • 九河: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自然的力量。
  • 寒潮: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孤独与无助。
  • 薄海: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庚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年份
    c) 一种地理位置
    d) 一种历史事件

  2. 诗人描绘的“寒潮”是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1. b) 一种年份
  2.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杜甫和吴大廷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历史的思考,但杜甫更多的是在描绘战乱中的苦楚,而吴大廷则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