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江西处士陈陶》

时间: 2025-01-20 01:31:23

寿尽天年命不通,钓溪吟月便成翁。

虽云挂剑来坟上,

亦恐藏书在壁中。

巢父精灵归大夜,客儿才调振遗风。

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江西处士陈陶
作者: 方干 〔唐代〕

寿尽天年命不通,
钓溪吟月便成翁。
虽云挂剑来坟上,
亦恐藏书在壁中。
巢父精灵归大夜,
客儿才调振遗风。
南华至理须齐物,
生死即应无异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江西处士陈陶的哀悼。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如同老人在溪边钓鱼、吟唱月亮。虽然说要把剑挂在坟上,但却害怕他藏书在墙壁里。巢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灵魂归入黑夜,客儿(诗人)才华横溢,传承了昔日的风采。南华(道家经典《南华经》)的道理要求人与万物齐同,而生死其实也并无差异。

注释:

  • 寿尽天年:指生命已到尽头。
  • 命不通:命运不顺。
  • 钓溪吟月:指在溪边钓鱼、吟唱月亮,象征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 挂剑来坟:指死后挂剑于坟墓,象征一种不舍的情感。
  • 巢父:传说中的人物,象征长生不老的精灵。
  • 南华至理:指道教经典的深刻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885年),唐代诗人,字德懿,号休休,世称“方休”。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方干得知陈陶去世时,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哀悼的情感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于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寿尽天年命不通”引入,直接表达了对陈陶生命尽头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钓溪吟月”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则表现出诗人对陈陶的敬仰与不舍,仿佛在说即使身处坟墓,陈陶的知识与才华依然不可磨灭,留存于世间。接下来的“巢父精灵归大夜”,则是用神话中的人物象征对长生与智慧的向往。

最后两句“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总结了诗的主题,强调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即生与死、人与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整体而言,方干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气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寿尽天年命不通”:表达人生的短暂与命运的无常。
    • “钓溪吟月便成翁”:描绘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 “虽云挂剑来坟上”: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与不舍。
    • “亦恐藏书在壁中”:象征对知识的尊重与惋惜。
    • “巢父精灵归大夜”:用神话人物象征人生的归宿。
    • “客儿才调振遗风”:赞美陈陶的才华和风采。
    • “南华至理须齐物”:探讨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生死即应无异同”:揭示生死的本质相通。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钓溪吟月”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对仗:如“生死即应无异同”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生死的关系,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钓鱼:象征安逸与隐居的生活。
  • 月亮:象征理想与诗意的生活。
  • :象征知识与才华。
  • 巢父:象征长生与智慧。
  • 南华:象征道家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巢父”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 A) 许由
    • B) 蓬莱
    • C) 仙人
    • D) 孟尝
  2. “南华至理须齐物”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

    • A) 儒家思想
    • B) 道家思想
    • C) 法家思想
    • D) 兵家思想
  3. 诗中“钓溪吟月”代表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忙碌工作
    • B) 悠然自得
    • C) 别具一格
    • D) 热闹非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寺》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方干《哭江西处士陈陶》与李白《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方干的诗则融合了哲理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