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11:05

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

殒身因卫社,嗣德岂无人。

丹旐西原路,輀车万里春。

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叔挽诗二首
作者:李俦 〔宋代〕

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
殒身因卫社,嗣德岂无人。
丹旐西原路,輀车万里春。
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才华横溢、担任重职的张叔,他不仅是文章的巨匠,更是国家的栋梁。为了社稷而殉身,他的德行难道会无人继承吗?在西原的道路上,红色的旌旗飘扬,车辙滚滚,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张叔的家门虽然承蒙重视,但如今只剩下满眼泪水,沾湿了手巾。

注释

字词注释

  • 命世:指有才华的人,能影响时代。
  • 文章伯:指文学上有成就的专家。
  • 鸿枢柱石:比喻国家重要的支柱人物。
  • 殒身因卫社:为保卫国家而献身。
  • 嗣德岂无人:继承他的德行难道没有人吗?
  • 丹旐:红色的旗帜,象征胜利与光荣。
  • 輀车:指载重的车,象征着奔波与辛劳。
  • 蒙待遇:受到朝廷的重视与恩遇。
  • 徒有泪沾巾:只是留下眼泪,无法再见。

典故解析

  • 卫社:指保卫国家与社稷,强调忠诚与牺牲。
  • 丹旐:历史上常用作胜利与荣耀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写作,作品多描写忠诚、义气等主题。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为了悼念张叔而作,表达对其才华与忠诚的敬佩,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惋惜。张叔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殉职,诗人以此诗抒发对其的怀念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叔的赞美与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生死离别的无奈。首联“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将张叔的才华与地位描绘得淋漓尽致,称其为“文章伯”与“柱石臣”,正是对其卓越能力的高度认可。接着,诗人用“殒身因卫社”一语,直接点出张叔为国殉职的悲壮,表现出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西原的春日景象,红色的旌旗和滚滚的车辙,似乎在暗示着张叔的忠诚与光辉将永存于世。然而“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则反映了诗人对张叔家人的惋惜,尽管他的德行被重视,但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泪水。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忠臣的赞美,也有对逝去人才的深切哀悼,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忠义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命世文章伯:诗人称张叔为“命世”的才子,突显其才华。
  • 鸿枢柱石臣:强调其对于国家的重大贡献与支撑作用。
  • 殒身因卫社:表明其为国捐躯的悲壮。
  • 嗣德岂无人:质疑张叔的德行是否会有后继者,流露出对人才匮乏的担忧。
  • 丹旐西原路:描绘了壮丽的春日场景,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輀车万里春:表现出张叔为国家奔波的辛劳。
  • 一门蒙待遇:说明张叔的家门受到重视。
  • 徒有泪沾巾:表达了诗人对张叔家人的悲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尾两联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张叔比作“柱石”,彰显其重要性。
  • 意象:红色旌旗与春日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牺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张叔的赞美与悼念,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国家的责任感,展现了士人的忠义情怀。诗中既有对张叔的高度评价,也有对其牺牲的深切惋惜,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章:象征才华与智慧。
  • 柱石:象征国家的支柱与支持。
  • 丹旐:象征光荣与胜利。
  • 泪沾巾:象征悲伤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俦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命世文章伯”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张叔
    • C. 其他诗人
    • D. 皇帝
  3. 诗中提到的“丹旐”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胜利与光荣
    • C. 失败
    • D.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阮籍《咏怀诗》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俦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人才的惋惜,但李俦更侧重于个人的忠诚与牺牲,而杜甫则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感叹时局的动荡与无奈。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宋代士人的情感表达及其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俦诗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