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英州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旅病情先恶,愁眠梦更惊。
犬须终夕吠,月到五更明。
未解波头意,偏来枕底声。
平生厌行路,投老正追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行中生病,感到身体不适,心中忧愁,难以入睡,甚至在梦中也感到惊恐。夜里犬吠声不断,月光在五更时分照耀着大地。我无法理解海浪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却偏偏在我的枕边响起。回首一生,我早已厌倦了行路的生活,如今年老却依然在路上奔波。
注释
字词注释:
- 旅病:旅行中的疾病。
- 愁眠:因忧愁而难以入睡。
- 犬须:犬的叫声,形容夜晚犬吠。
- 波头意:海浪的声音,诗人不解其意。
- 投老:年纪渐长,指老年的状态。
- 追程:继续旅途,意指不断行走。
典故解析:
-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旅行中常见的孤独与疲惫,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批评。
创作背景: 《夜泊英州》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旅途中生病,夜晚泊舟于英州,借助这一环境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泊英州》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开头两句“旅病情先恶,愁眠梦更惊”传达了诗人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愁苦,仿佛在诉说一种无奈的旅途。在夜晚,耳边不断传来的犬吠声和海浪的声响,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孤独感。诗人在感叹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生命旅程。
诗歌后半部分的“平生厌行路,投老正追程”更是让人感到一种无尽的疲惫与无奈,诗人对旅行的厌倦感与年老无力却又不得不继续前行的矛盾心理,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杨万里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病情先恶:开篇即交代了诗人身处旅途之中,身体状况不佳。
- 愁眠梦更惊:因身体不适和内心惶恐,睡眠质量差,梦中也感到惊恐。
- 犬须终夕吠:夜里犬吠声不断,打扰了诗人的宁静。
- 月到五更明:描写月光映照,时间已至五更,夜已深。
- 未解波头意:诗人无法理解海浪的声音所传达的情感。
- 偏来枕底声:这一声响却在他身边,更增添了孤独与恐惧。
- 平生厌行路:回望一生,诗人对旅途的厌倦与疲惫。
- 投老正追程:年老之际,仍在继续奔波,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犬吠与波浪的声音赋予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悟与对人生无奈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病痛与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照亮诗人的内心。
- 犬吠:象征夜晚的孤独与不安。
- 波浪: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何原因难以入睡?
- A. 身体不适
- B. 餐后不适
- C. 环境嘈杂
-
诗中提到的“犬须”指的是什么?
- A. 狗的叫声
- B. 狗的玩耍
- C. 狗的习性
-
诗人对旅行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厌倦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夜泊英州》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是描写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杨万里的作品更侧重于旅途的疲惫与无奈,杜甫则更强调思念亲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