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阳轩》

时间: 2025-01-01 13:21:05

山高竹柏阴,得之近亭午。

兹轩揖朝暾,精色快先睹。

濛濛勒花春,十月九风雨。

羲和为反旆,照我衣上缕。

眩然九阳游,谁云在环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高竹柏阴,得之近亭午。
兹轩揖朝暾,精色快先睹。
濛濛勒花春,十月九风雨。
羲和为反旆,照我衣上缕。
眩然九阳游,谁云在环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山中竹子和柏树遮蔽的场景,正值午后时分。此时,我在这个轩榭中迎接晨曦,欣赏到初升的阳光。春天的花朵在微雾中绽放,十月的风雨也在此时降临。羲和(太阳的神)仿佛在为我展现光辉,阳光照耀在我衣服的缕上。我感到眩目,仿佛在阳光的游弋中,谁说我只是在狭小的家中?

注释:

  • 山高:指高山,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竹柏阴:竹和柏树的阴影,表示清幽的环境。
  • 亭午:正午,阳光最盛之时。
  • 兹轩:此处的轩,指的是一种有顶的休息亭。
  • 朝暾:晨曦,清晨的阳光。
  • 濛濛:形容雨雾弥漫的样子。
  • 羲和:古代神话中掌管太阳的神。
  • 反旆:展现旗帜,引申为光辉照耀。
  • 环堵:形容狭小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结合了山水诗的传统,体现了他在文学和生活中的追求。

诗歌鉴赏:

《晞阳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人以“山高竹柏阴”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高山之中,四周被竹子和柏树的阴影所环绕,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在午后的阳光下,坐在轩榭中迎接初升的阳光,显示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中“濛濛勒花春”一句,既描绘了春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美丽,又暗示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与不确定性。

羲和的光辉照耀在衣上,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关怀与力量。最后一句“谁云在环堵”则表达了诗人对狭小生活空间的反思与超越,强调了他内心的自由与对自然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高竹柏阴”:高山上竹子和柏树的阴影,给人一种静谧和清新的感觉。
  2. “得之近亭午”:当我在这接近正午的时刻,享受着这份自然的宁静。
  3. “兹轩揖朝暾”:在这个轩榭中,我迎接着清晨的阳光,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4. “精色快先睹”:阳光照射下,事物的色彩显得格外鲜艳、美丽。
  5. “濛濛勒花春”:春天的花朵在晨雾中模糊可见,展现出生命的萌动。
  6. “十月九风雨”:引入了十月的风雨,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7. “羲和为反旆”:太阳的光辉犹如展翅的旗帜,照耀着我。
  8. “照我衣上缕”:阳光洒在我的衣服上,感受到自然的温暖。
  9. “眩然九阳游”:阳光如此耀眼,让我感到眩目,仿佛在阳光中游弋。
  10. “谁云在环堵”:质疑那些认为我只是在狭小空间的人,强调内心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反旆,形象生动。
  • 对仗:如“山高竹柏阴”与“兹轩揖朝暾”,对称工整。
  • 拟人:阳光被赋予了“照耀”的动作,增添了生动性。

意象分析:

  • 阳光: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 竹柏:象征清幽与坚韧,代表自然的美好。
  • 春花:象征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希望。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和”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太阳的神
    C. 一位诗人
    D. 一种乐器

  2. 诗句“眩然九阳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感到悲伤
    B. 感到眩目与陶醉
    C. 感到无聊
    D. 感到愤怒

  3. 诗中“十月九风雨”象征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生活的挑战
    C. 自然的美好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对比,李弥逊的《晞阳轩》更注重阳光与生命的交融,而王维则在表达山水的静谧中更显得哲理深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