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金纤纤墓铭册,袁随园撰,王梦楼书。及门王韶九大成藏其世父惕庵翁物》

时间: 2025-01-01 18:21:44

斗茗妍姿,调姜韵事,丽娃班首。

吐尽春蚕,罡风夜来陡。

瑶阊难叩。

命如花不久。

辜负一缕倩魂,泣晓堤杨柳。

野王二老,老去多情,分飞惜珍偶。

怜才补恨,月色尚依旧。

为问采香径畔,果见优昙开否。

剩一椿公案,珍重托,青箱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斗茗妍姿,调姜韵事,丽娃班首。吐尽春蚕,罡风夜来陡。瑶阊难叩。命如花不久。辜负一缕倩魂,泣晓堤杨柳。野王二老,老去多情,分飞惜珍偶。怜才补恨,月色尚依旧。为问采香径畔,果见优昙开否。剩一椿公案,珍重托,青箱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斗茶的妍丽姿态,恰似姜花的韵味,正如丽人班婕妤一般。春蚕吐尽了丝,忽然在夜晚的狂风中变得陡峭。瑶阊(仙境)难以叩响,生命似花般短暂。辜负了一缕美丽的灵魂,在清晨的堤岸上,杨柳依依,泪湿青衣。两位老者年华已逝,依旧多情,分离后珍惜那对偶。怜惜才子以弥补遗憾,月光依旧照耀。想要问问香径旁,是否见到优昙花开?剩下的只有一张公案,珍重托付,青箱守护着。

注释:

  • 斗茗:斗茶,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茶艺比拼。
  • 丽娃班首:班婕妤,即班昭,以美丽和才华著称的女性。
  • 春蚕:春天的蚕,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奈。
  • 瑶阊: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 倩魂:美丽的灵魂。
  • 优昙:优昙花,一种稀有花卉,象征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追求生活的雅致与情趣,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惜红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开头以“斗茗妍姿”引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斗茶场景,展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接着,诗人通过“吐尽春蚕,罡风夜来陡”表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暗示着美好如同春蚕般易逝。描绘了对已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惋惜,尤其是“泣晓堤杨柳”,通过自然景物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接下来的“老去多情,分飞惜珍偶”则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对珍贵情感的留恋。

整首诗以优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整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斗茗妍姿:描绘茶会的美丽场景,体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2. 调姜韵事:姜花的韵味,象征着清香与雅致。
  3. 吐尽春蚕:春蚕吐丝,暗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4. 罡风夜来陡:突如其来的狂风,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5. 瑶阊难叩:难以进入的仙境,表示理想中的美好难以触及。
  6. 命如花不久:生命如花般短暂,感叹人生无常。
  7. 辜负一缕倩魂:对美丽灵魂的辜负,表达遗憾。
  8. 泣晓堤杨柳:在清晨的堤岸旁,杨柳依依,情感愈发浓烈。
  9. 野王二老:两位老者,象征年华逝去后仍存的情感。
  10. 怜才补恨:怜惜才子,弥补心中的遗憾。
  11. 月色尚依旧:即使时间流逝,月光依旧,象征永恒的美好。
  12. 为问采香径畔:想要询问香径旁的优昙花是否开。
  13. 剩一椿公案:只剩下一个公案,珍重托付的情感。
  14. 青箱守:青箱守护着珍贵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花,强调短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文人雅士的生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斗茗:象征文人的雅趣与生活情调。
  • 春蚕: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瑶阊:象征理想与美好。
  • 优昙花:象征珍贵而美好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斗茗妍姿指的是什么场景? A. 斗茶的场景
    B. 斗书的场景
    C. 斗酒的场景
    D. 斗棋的场景

  2. “命如花不久”中的“花”象征什么? A. 美丽
    B. 短暂的生命
    C. 幸福
    D. 爱情

  3. 诗中的“优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酒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惜红衣》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月下独酌》更侧重于酒与月的哲思,而《惜红衣》则强调了对生命和爱情的感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