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十首》

时间: 2025-01-19 14:47:08

蝉声已纾迟,秋日行晼晚。

长年困道路,驱马方更远。

从事常厌烦,归心自如卷。

旨甘良未丰,安得怀息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言十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蝉声已纾迟,秋日行晼晚。
长年困道路,驱马方更远。
从事常厌烦,归心自如卷。
旨甘良未丰,安得怀息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蝉鸣声渐渐减弱,秋日的傍晚愈加深沉。长年在道路上奔波,使我感到困倦,驱使马匹的路程似乎还要更远。身处繁忙的工作中,心中却常常感到厌烦,归家的心情如同卷起的风帆。虽然食物美味可口,但我怎能在这样的心情中安然入睡呢?

注释

  • 蝉声: 蝉鸣的声音,象征夏末秋初的季节变迁。
  • 已纾迟: 已经减弱、停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行晼晚: 行走在傍晚,指时间已晚。
  • 长年: 长时间,表达了长途跋涉的辛苦。
  • 困道路: 被路途所困,意指旅途的劳累。
  • 驱马: 驱赶马匹,象征旅行或奔波。
  • 归心: 回家的心情。
  • 旨甘: 美味的食物,暗示对生活的渴望。
  • 怀息: 心中所想的安宁与安静,偃即躺下休息。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无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其描写的秋日、蝉声等意象,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常见于诗词中表达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号山谷,晚号涧翁,世称黄山谷。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结合为特色,尤其擅长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放言十首》是黄庭坚在其晚年创作的一组诗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繁忙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季的蝉声引入,首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作者通过对秋日傍晚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带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长年在外奔波的生活让他感到疲惫,旅途的遥远似乎无尽无止。此时,归家的心情却如同卷起的风帆般强烈,显示出对家的渴望与思念。

在对美味食物的提及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尽管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但在忙碌与疲惫的压迫下,内心的安宁与休息却难以实现。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内心渴望的追寻。诗的最后一句以疑问收尾,更增添了诗的思考性,使得读者在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亦不禁思考自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归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蝉声已纾迟: 蝉鸣声渐渐减弱,暗示季节的变换,时间的流逝。
  • 秋日行晼晚: 秋天的傍晚,天色渐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 长年困道路: 长时间的旅行带来的疲惫感,表达了对路途的厌倦。
  • 驱马方更远: 继续驱马前行,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从事常厌烦: 工作中的厌倦感,反映了对繁忙生活的无奈。
  • 归心自如卷: 对家的渴望如同卷起的帆,充满了期待。
  • 旨甘良未丰: 尽管食物美味,但内心的空虚无法填补。
  • 安得怀息偃: 疑问句,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归心自如卷”将归家的心情比作卷起的帆,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蝉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季节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既有对繁忙工作的厌倦,也有对自然与归隐生活的渴望,呈现出一种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声: 代表夏秋交替,象征时间的流逝。
  • 秋日: 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衰退。
  • : 代表着旅行和奔波,象征着人生的路途。
  • 食物: 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简单的快乐。
  • 归心: 代表着对家的向往,是人类永恒的情感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蝉声”象征着什么?
    A. 夏末秋初的季节变迁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希望
    答案: A

  2. 诗人对工作态度的描述是:
    A. 热爱
    B. 厌烦
    C. 无所谓
    答案: B

  3. “归心自如卷”中的“卷”意指:
    A. 旅行的过程
    B. 对家的强烈渴望
    C. 增加的疲惫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杜甫《秋夕》与黄庭坚的诗作有相似的季节意象和情感表达,均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黄庭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