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偃蹇松枝隔烟雨,
知侬定是岁寒材。
百年根节要老硬,
将恐崩崖倒石来。
白话文翻译:
松树在烟雨中懒散地生长,
我知道你一定是经历过严冬的坚韧之材。
虽然百年树根结实老硬,
但恐怕会有崖壁崩塌,石头滚落的危险。
注释:
字词注释:
- 偃蹇:松树懒散地生长的样子。
- 知侬:知道你(松树)。
- 岁寒材:指经历寒冷岁月而愈加坚韧的材料。
- 根节:树根的节,指树木的年轮。
- 将恐:恐怕、可能。
- 崖倒石:崖壁崩塌,石头滚落。
典故解析:
“岁寒材”是指在寒冷的环境中仍能坚强生长的松树,古代文人常用松树象征正直、坚韧的品格,传达了忠诚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一幅松树在烟雨中生长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喜爱与敬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坚韧品格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展现了诗人对松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首句“偃蹇松枝隔烟雨”中的“偃蹇”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松树在烟雨中静谧的姿态,给人一种宁静和坚韧的感觉。接下来的“知侬定是岁寒材”则是一种对松树品格的认同与赞美,强调了它在严寒环境中依然挺立的精神。
后两句“百年根节要老硬,将恐崩崖倒石来”则暗含了一种忧虑。尽管松树的根系坚固,但在自然灾害面前,依然可能会面临崩塌的危险,这不仅是对松树的思考,也进一步引申到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要保持坚韧,但也要有足够的警惕。
整首诗以松树为载体,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偃蹇松枝隔烟雨:描绘松树在烟雨中的懒散与宁静,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 知侬定是岁寒材:表达了诗人对松树坚韧品质的敬佩,强调其经历的磨难。
- 百年根节要老硬:说明松树的根系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坚固。
- 将恐崩崖倒石来:暗示即便是最坚固的存在,也有可能面临无法预知的危险。
修辞手法:
- 比喻:松树被比喻为经历磨难的材料,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
- 拟人:将松树的生长状态描述得如同人一般,增添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松树的形象传达了坚韧与脆弱并存的哲理,既赞美了自然的强大生命力,也引发了对生命变迁和外部环境影响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正直、持久的品质。
- 烟雨:代表环境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 崖壁:隐喻生命中的危机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偃蹇”意指什么?
- A. 直立
- B. 懒散
- C. 倾斜
答案:B
-
“岁寒材”指的是?
- A. 春天的材料
- B. 经历寒冬后更加坚韧的材料
- C. 夏季的树木
答案:B
-
诗中松树的根节象征着什么?
- A. 年龄
- B. 坚韧的品格
- C. 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题仁上座画松》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前者侧重于松树的坚韧,后者则表现出山水的宁静与远离世俗的淡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