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蒲赴湖早行作》
时间: 2025-01-06 08:15:54意思解释
自蒲赴湖早行作
原文展示
小隐幽情薄宦身,
五更骑马寿安尘。
春如流水行随客,
晓与青山气逼人。
报国丹心千载事,
对花霜鬓一番新。
秦吴绝域从来恨,我已能知莫问津。
白话文翻译
隐居的生活虽清淡,但我却无心于官场的名利。在黎明五点,我骑马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前行。春天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行走的旅人随之而去。清晨的青山在气息中显得格外逼人。为国报效的赤诚之心,千年不变;而面对花开花落,我的白发也渐渐增多。对于秦朝和吴国的遗恨,虽然从古至今存在,我已经明白,不必再去追问。
注释
- 小隐:指隐居生活,淡泊名利。
- 薄宦身:指身在官场但心情淡薄。
- 五更:指清晨五点。
- 寿安:地名,可能指寿安城,象征繁华。
- 春如流水:春天像流水一样匆匆。
- 报国丹心:指忠心为国的心情。
- 霜鬓:形容白发,岁月的痕迹。
- 秦吴:指古代的秦国和吴国,是历史上的两个国家,常被用来代表历史遗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士良,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作品多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于春日清晨骑马出行时,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泊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自蒲赴湖早行作》展现了诗人晁补之内心的矛盾与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清晨的骑马行旅,抒发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的厌倦。开篇“小隐幽情薄宦身”便道出了诗人对淡泊名利的追求,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澄澈让他更能感知自然之美。
接下来的“春如流水行随客”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匆忙与流逝,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而“晓与青山气逼人”则突出了晨曦中青山的壮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外,诗中提及的“报国丹心千载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尽管岁月流逝,内心的忠诚始终不变。
最后两句“秦吴绝域从来恨,我已能知莫问津”,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意识到历史恩怨已成往事,不必再去追问,只需珍惜当下。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历史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隐幽情薄宦身”:表达隐居的生活与对官场的淡薄情感。
- “五更骑马寿安尘”:描绘清晨骑马的情景,暗示出行的迫切与孤独。
- “春如流水行随客”:春天如流水般流逝,隐喻人生的短暂。
- “晓与青山气逼人”:清晨的青山显得更加壮美,增强了自然的气息。
- “报国丹心千载事”:表达对国家的忠诚跨越千年。
- “对花霜鬓一番新”:面对白发,感受人生的变迁。
- “秦吴绝域从来恨,我已能知莫问津”:历史遗恨的释然,不再追问。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如流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流逝。
- 对仗:“报国丹心千载事”与“对花霜鬓一番新”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生命和时间的流逝。
- 青山:代表自然的壮美与永恒的精神寄托。
- 白发:象征岁月的痕迹与人生的无常。
- 历史遗恨:反映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释然。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如流水”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时间的流逝
- C. 春天的花香
-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 A. 渴望进入
- B. 蔑视与淡薄
- C. 忍辱负重
- “霜鬓”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
- C. 冬天
- 诗中提到的“春如流水”意指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诗词对比: 比较《自蒲赴湖早行作》和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在隐逸中追求宁静,后者则在高处观景中感叹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