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作者: 苏轼 〔宋代〕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後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与君之间的离别之情。我已经三度与你相别,这次离别的时刻让我感到愈加苍老。我的白发已经全白,明天你就要去淮南了。饮酒之后,明月似乎伴随在我的身边,泪水浸湿了花朵,像雾一样朦胧。后来的月份里,我会追随你回来,梦中却总是在湖边的小路上徘徊。
注释:
- 三度别君来:指与君主或挚友分别已经三次,感叹离别的频繁。
- 此别真迟暮:这次离别让我意识到了时光的流逝,感到自己已经进入晚年。
- 白尽老髭须:形容头发和胡须都已变白,暗示自己的衰老。
- 明日淮南去:明天你就要前往淮南,表示即将分别。
- 酒罢月随人:喝完酒后,明月似乎跟着我,诗人感到孤独。
- 泪湿花如雾:泪水浸湿了花瓣,形容情感的悲伤。
- 後月逐君还:未来的月份里,希望能再次与君重聚。
- 梦绕湖边路:梦中常常想起与君相处的湖边小路,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尤以词最为人称道。苏轼的作品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豪放,具有强烈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生查子》创作于苏轼晚年时期,正值他人生的多次离别与思乡情切,表现了他对逝去时光和友人分离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生查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思念的深厚。开头“三度别君来”便引入了离别的主题,暗示着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接下来的“此别真迟暮”不仅仅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含了对个人老去的无奈与感伤。
“白尽老髭须”更是通过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淮南的离去象征着一种不可逆的失去,诗人用“酒罢月随人”来描绘自己在饮酒后的孤寂,月亮仿佛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随他而行,却又无形中增添了孤独感。
接下来的“泪湿花如雾”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与眷恋,花朵被泪水浸湿,寓意着思念的苦楚。最终,“後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重聚的美好希冀,展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重逢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离别的伤感,也有对未来重聚的希望,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度别君来:诗人感叹与君分别的次数,透出离别的无奈。
- 此别真迟暮:此时的离别让诗人感受到人生的苍老与无常。
- 白尽老髭须:描绘诗人头发和胡须的白,象征衰老。
- 明日淮南去:明天就要分别,地点的具体化增强了离别的真实感。
- 酒罢月随人:饮酒后的孤独感,月亮成为孤独的伴侣。
- 泪湿花如雾:通过泪水湿润花朵,生动描绘思念的情感。
- 後月逐君还: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 梦绕湖边路:梦中思念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现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湿花如雾”,通过比喻使情感更加细腻。
- 拟人:月亮似乎跟随诗人,赋予自然物以情感。
- 对仗:在结构上反映出诗的韵律美,如“酒罢月随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离别与思念,表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友人的浓厚情感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友人或挚友,象征着深厚的情谊。
- 白髭:象征衰老,暗示人生的无常。
- 酒:象征情感的寄托与人际交往的场合。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花:象征美好与伤感,寓意情感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提到的“君”指的是谁? A. 朋友
B. 爱人
C. 家人 -
“白尽老髭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伤感
C. 愤怒 -
“泪湿花如雾”中的“泪”代表什么? A. 快乐
B. 思念与伤感
C. 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思念,但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写。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苏轼的诗相似,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背景与情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