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时间: 2025-01-06 07:4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无渡河,河有胶泥,埋马流旋涡。
公言公无畏,公有后劲,投鞭可断千寻波。
公无渡河,河有老鱼射毒龙腾梭。
公言公无畏,公有利剑,入水能斩蛟与鼍。
公无渡河,公不可止。
发上冲冠足徒屣,犀刃穿腰箭攒体,
回视后军颜色死。
公无渡河,公不可止。
公竟渡河,公死矣。
白话文翻译:
不要渡河,河里有黏土,马会被埋在旋涡里。
你说你无所畏惧,后劲十足,可以用鞭子断开千里的波浪。
不要渡河,河里有老鱼,毒龙在水中游动。
你说你无所畏惧,手握利剑,入水能够斩杀蛟龙和蟾蜍。
不要渡河,你不能停下。
发上冲冠,脚下光着,犀利的刀刃穿透腰身,箭矢刺入身体,
回头望去,后面的军队已经死去。
不要渡河,你不能停下。
你最终渡过了河,结果死了。
注释:
- 胶泥:一种粘性土,容易埋物。
- 旋涡:水流形成的漩涡,危险之处。
- 公:指诗中的主人公,象征勇敢者。
- 利剑:象征力量和勇气。
- 蛟与鼍:古代传说中的水中怪物,象征危险。
- 冲冠:形容发怒或激动的样子。
- 犀刃:比喻锋利的武器。
典故解析:
此诗运用了古代军人勇敢无畏的形象,表现了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冒险与挑战的决心。诗中提到的“蛟”与“鼍”是古代神话中的妖怪,意在警示潜在的危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贻诗(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子贞,号静斋,出生于今河北省,擅长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时期,诗中反映了士兵在战争中面临的艰险与抉择,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公无渡河》是一首表现勇气与决策的诗,通过对危险的描述和对勇敢的呼唤,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诗中反复强调“公无渡河”,不仅是对潜在危险的警告,也暗示着一种无畏的精神。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面临生死抉择,而诗人通过对“胶泥”“旋涡”“老鱼”“毒龙”等意象的描绘,形成了一种紧张而压迫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勇敢的形象愈发清晰,最后在“公竟渡河,公死矣”的结尾中,表达出一种悲壮的宿命感。尽管勇气可嘉,但面对巨大的危险,结局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死亡。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震撼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无渡河,河有胶泥:警告主人公不要渡河,因为河底有粘稠的泥土。
- 埋马流旋涡:暗示渡河会导致马被埋在旋涡中,形象生动。
- 公言公无畏:主人公自信勇敢,声称没有恐惧。
- 公有后劲,投鞭可断千寻波:表达了他的勇气和力量,似乎可以克服一切。
- 河有老鱼射毒龙腾梭:描绘了河中潜藏的更大危险。
- 公有利剑,入水能斩蛟与鼍:强调主人公的武器和勇气,象征着挑战与斗争。
- 发上冲冠足徒屣: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战斗中不顾一切的状态。
- 回视后军颜色死: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后方士兵的绝望。
- 公不可止:不断重复的警告,显示出内心的挣扎。
- 公竟渡河,公死矣:最终的结局,虽勇敢却悲惨,令人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危险比作旋涡和毒龙,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音韵和谐。
- 夸张:如“投鞭可断千寻波”,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与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勇气的赞美与对死亡的深思,揭示了在面对危险时,个人决策的复杂性和可能的后果。
意象分析:
- 河:象征着人生的挑战与抉择。
- 胶泥:暗示困境与阻碍。
- 老鱼、毒龙:代表着潜在的巨大危险。
- 利剑:象征着力量与希望。
- 冲冠、箭攒体:表现了战斗的残酷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胶泥”象征什么?
- A. 勇气
- B. 障碍
- C. 成功
-
填空题:诗中“公言公无畏,公有__”中空缺的词是?
-
判断题:诗中的“公竟渡河,公死矣”表达了对勇气的赞美。(对/错)
答案:
- B
- 后劲
- 错(表达了对勇气的悲剧性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表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 《夜泊牛津》:描绘了战争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公无渡河》都有战争背景,表现了士兵的勇气与对死亡的反思。
两者都展现了古代士兵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复杂情感,但《出塞》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公无渡河》则聚焦于眼前的险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