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 其四》
时间: 2024-10-17 07:1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杀气半天下,频年毒未消。
将多功益少,兵弱气逾骄。
师律曾何有,王鈇竟汝饶。
不堪摧败处,风景日萧条。
白话文翻译:
杀气弥漫在半个天下,屠戮的气息在多年间未曾散去。
虽然将士众多,但实战的功效却少,军队虚弱而气焰却愈发骄横。
军法何曾存在?王鈇竟然让你逃脱。
在这无法忍受的被摧毁的地方,景象日渐萧条。
注释:
- 杀气:指战争带来的恐怖气氛。
- 频年:多年,指长时间。
- 将多功益少:将士虽然很多,但真正取得的功效却很少。
- 兵弱气逾骄:军队虽然弱小,但士气却越来越骄横。
- 师律:军法,指军队的纪律和法令。
- 王鈇:可能指某个历史人物或象征,具体指代不明。
- 不堪摧败处:无法忍受的被摧毁的地方。
- 风景日萧条:环境和景象日益凋零、惨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惺是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对时局充满忧虑,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动乱时期,作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乱世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浓厚的战乱气息,前两句通过对“杀气”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将多功益少”中,作者揭示了士兵虽多但战斗力低下的现实,反映出士气的虚骄与战斗的无效,暗含对国家现状的无奈与失望。而“师律曾何有”则表示对军法缺失的无奈,暗示军队的混乱与无序,进一步加深了对乱世的痛感。最后两句以“风景日萧条”结束,描绘出一个被战争摧残后的悲惨景象,令人感到心痛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杀气半天下:描绘了战争横行的惨状。
- 频年毒未消:表达了战争带来的伤痛依然未愈。
- 将多功益少:士兵虽多,但实际成果很少,反映了士气和战斗力的低下。
- 兵弱气逾骄:军队虽弱,但士气却过于骄傲,暗指士兵的盲目自信。
- 师律曾何有:军法的缺失导致军队无序,为混乱局面埋下伏笔。
- 王鈇竟汝饶:可能指权臣的放纵与失职。
- 不堪摧败处:悲痛地描述着战后的惨状。
- 风景日萧条:以景衬情,展现战后凋零的景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杀气”“毒未消”,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战争的惨烈比作“杀气”,使读者感受到压迫感。
- 夸张:将“半天下”夸大了战争的范围,突出其影响。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战争的控诉,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忧虑,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与痛心。
意象分析:
- 杀气:象征战争的残酷与恐怖。
- 风景日萧条:暗示社会的凋敝与人心的荒凉,体现了战争对国家的破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和平的美好
- B. 战争的惨烈
- C. 自然的风景
- “将多功益少”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士兵多但无效
- B. 士兵少但有效
- C. 士兵多且有效
- 诗中提到的“王鈇”象征着什么?
- A. 仁义之士
- B. 权臣的放纵
- C. 历史英雄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反映历史的无常与感慨。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惺的这首诗均反映了战乱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遭遇,而李惺则更加注重对社会整体状况的描述与批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惺研究》
- 《战乱中的诗歌:历史与情感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