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山行的艰辛旅程: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了十里,才有一小段平坦的地方;一座山峰刚刚送走,另一座山峰又迎面而来。青山像茧一样将人包裹,让人不相信前方还有路可走。
注释
-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坦,有很多曲折、陡峭的地方。
- 迎:这里指迎面而来,表示山峰不断出现的感觉。
- 青山:指的是远处的山,常用以象征自然的雄伟和壮丽。
- 茧:通常指蚕茧,这里用来形容青山将人包裹的情形,暗示被困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才,晚号随园老人,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歌应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个性。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诗和散文见长。
创作背景
《山行杂咏》创作于袁枚游历山水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此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动荡,士人的心态也趋向于追求一种超脱和自然的生活。
诗歌鉴赏
《山行杂咏》通过对山行过程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山路的艰险与曲折,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山路漫长而曲折,给人一种无尽的疲惫感。接下来的“青山似茧将人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困境与压迫感,青山如同茧一般,将人牢牢包裹,暗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最后一句“不信前头有路行”,则是对未来的疑惑与不安,表现出一种迷茫的情绪。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隐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悲观却又富有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崎岖半里平:前半句指出在漫长的行程中,崎岖不平的路占据了大部分,只有短暂的平坦。
- 一峰才送一峰迎:山峰相连,走出一座山,新的山峰又出现,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无止境。
- 青山似茧将人裹:青山如同茧一般包裹着人,表达了被自然所限制的感觉。
- 不信前头有路行:表达了对未来的怀疑与无助,似乎在暗示前方的路并不明朗。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被比作茧,形象地表达了被困的感觉。
- 对仗:前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山峰好像有生命般不断出现,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艰难,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渺小,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哲学的探讨。
意象分析
- 崎岖:象征艰难的人生道路,暗示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 青山:代表自然的伟大与神秘,同时也象征人生的障碍。
- 茧:象征束缚和被困,暗示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里崎岖”主要描述了什么? A. 山的美丽
B. 路的艰难
C. 风的呼啸 -
“青山似茧将人裹”这句诗中,青山比作什么? A. 壳
B. 茧
C. 罩 -
诗的最后一句“不信前头有路行”表达了什么情绪? A. 期待
B. 怀疑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望岳》与袁枚的《山行杂咏》都描绘了山的雄伟与壮丽,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理想,而袁枚则更注重个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枚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行图解:袁枚的山水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