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人砚歌为云楣赋》
时间: 2025-01-19 13:49:39意思解释
秦夫人砚歌为云楣赋
原文展示
秦夫人,真将军,将军能武兼能文。白杆纵横万人敌,奇功书作垂天云。生小学书仍学剑,草檄飞章留一砚。片石真同玉带生,血染隃麋泪如霰。一出平播州,再出歼奢酋。河山破碎箭满眼,乃欲孱妇补此已缺之金瓯。督师早以蜀为壑,中丞已入贼之橐。请缨则易借箸难,万夫之雄一个弱。孤军慷慨先勤王,努力撑拄支危疆。平台召对诚仅事,况复宸翰垂煌煌。云楣居士拜祠庙,古木荒烟一凭吊。感尔高歌泣鬼神,琼瑶竟效投桃报。砚修七寸广半之,古制浑浑森角圭。惜哉将军遗墨尽煨烬,岿然此砚独与名山垂。我来为尔摩挲久,虹气犹疑贯星斗。木兰从军宁复论,纷纷列女谁能偶。圣朝史笔何嶙峋,特标一传褒殊勋。砚乎砚乎,万古不朽齐贞珉。
白话文翻译
秦夫人真是一位将军,她不仅会武艺,还能文才。她手持白杆,纵横战场,抵御万千敌人,她的奇功和书法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广泛流传。她从小学习书法,后来又学习剑术,她的草书和檄文如飞一样留下了一个砚台。那片石头真像玉带一样生动,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衫,泪水如霰一样纷飞。她一次次平定叛乱,征讨敌酋。河山破碎,满眼都是箭矢,她渴望这个孱弱的女子能补救已经缺失的家国。督师早早将蜀地视作深渊,中丞早已入贼的口袋。美好的愿望容易实现,但万夫之中,只有她是一个弱者。她孤身奋战,先为王室捍卫疆土,努力支撑着危急的局势。朝廷召见她,所做的不过是小事,更何况皇上的命令如同煌煌天书。云楣居士在庙中拜祭,古木和荒烟让人感到悲凉。为了你,我高歌感动鬼神,甚至像琼瑶一样投桃报李。那砚台修得七寸宽,古制浑浑如同角圭。可惜将军的遗墨已尽,唯独这砚台与名山永存。我来为你摩挲已久,虹气犹疑贯穿星斗。木兰从军的事又何需要多言,众多的女儿谁能与之相提并论?圣朝的史笔何其峻峭,特意标出一传,来表彰她的殊勋。砚啊砚啊,万古不朽,正如那贞珉。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夫人:指的是秦国的女性将领,具备军事和文化才能的女子。
- 白杆:指的是她手持的武器,象征着她的武勇。
- 草檄:草书形式的檄文,用于传达命令或号召。
- 隃麋:一种鹿,象征着悲伤和牺牲。
- 金瓯:比喻国家的完整与安宁。
- 督师:指揮官,负责军事指挥。
- 宸翰:指皇帝的书信或命令。
典故解析
- 木兰从军:提到花木兰的故事,女性从军的典范,象征着女性的勇气和能力。
- 琼瑶投桃报:源于古代习俗,表示感恩之情与回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尚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表现女性之美和英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力量的赞美,尤其是对历史上女性英雄形象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秦夫人砚歌为云楣赋》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既描绘了秦夫人作为将军的英勇形象,又通过对她书法和砚台的描写,体现了文人对武将的崇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女性在历史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地位。作者通过将军的形象和砚台的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诗句中的“孤军慷慨先勤王”,展现了将军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无畏精神,同时“琼瑶竟效投桃报”则体现了对她的感激与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夫人,真将军:直接点出主角的身份,强调她的武勇与文学才能。
- 白杆纵横万人敌:描绘她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象征着强大的战斗力。
- 生小学书仍学剑:说明她不仅有文化修养,还能掌握武艺。
- 草檄飞章留一砚:以砚台象征她留下的文化印记,表达对她文采的赞美。
- 片石真同玉带生:用比喻手法,形容她的坚韧与美丽。
- 血染隃麋泪如霰: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她的悲伤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砚台比作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历史传承。
- 对仗:全诗句式对称,增加了语言的美感。
- 夸张:强调她的英勇与才华,使形象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赞美秦夫人的武勇与文才,表达了对女性英雄形象的崇敬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传达出一种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权力与勇气。
- 砚台:象征文化与传承。
- 箭:象征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 云楣:象征崇高与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秦夫人被称为“真将军”,她兼具哪两种才能?
- A. 武能与文才
- B. 商能与工艺
- C. 医能与农艺
-
诗中提到的“草檄”是什么?
- A. 武器
- B. 书法
- C. 军令
-
诗中提到“木兰从军”,她的故事象征了什么?
- A. 女性的勇气与能力
- B. 男性的英勇
- C. 国家安宁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木兰辞》:同样展现女性的英勇与忠诚。
- 《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对女性的多元化描绘。
诗词对比
- 程尚濂的《秦夫人砚歌》与李清照的词作:两者都关注女性的内心与外在表现,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与英雄气概,后者则多描绘情感与生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