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水中蒲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7 09:37:28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意思解释

青青水中蒲三首 其三

作者: 韩愈 〔唐代〕

原文展示: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蒲草生长在水中,叶子短小,无法伸出水面。
妇人不愿下堂,而远行的儿子却在千里之外。

注释:

  • 青青: 形容颜色青翠,生机盎然。
  • : 一种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湿地或水边。
  • 叶短不出水: 指蒲草的叶子因水位高而未能露出水面,暗示环境的限制。
  • 妇人不下堂: 妇人留在室内,可能是因思念远行的家人。
  • 行子在万里: 远行的儿子在千里之外,表达了对其的思念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文风。他的作品风格雄浑、奔放,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思想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频繁迁徙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观念和人们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景物描写开篇,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水中生长的蒲草,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然而“叶短不出水”却暗示了生长环境的局限与困境。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出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阻碍。

接着,诗句转向人情世故,描绘了一位妇人因思念远行的儿子而不愿下堂的情景,蕴含了深厚的亲情和对亲人的牵挂。诗中“行子在万里”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游子远道而行的无尽惆怅。这种情感在唐代的诗歌中并不少见,但韩愈的笔触却让人倍感真实与沉重,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韩愈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及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青水中蒲: 描述蒲草的颜色和生长环境,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 叶短不出水: 叶子未能露出水面,暗示生长受限,隐喻人生境遇的无奈。
  3. 妇人不下堂: 妇人留守家中,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4. 行子在万里: 在远方游子的背景下,突显了家庭的思念与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 “青青水中蒲”通过色彩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自然景观。
  • 对比: 蒲草的生长状态与妇人的情感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拟人: 妇人的情感被赋予了生命,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人情味。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离别与思念中所承受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中蒲: 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妇人: 代表传统家庭角色与情感的守护者。
  • 行子: 象征家庭的希望和思念的对象,体现了对游子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青水中蒲”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荒凉的沙漠
    • B) 青翠的蒲草
    • C) 寂静的山谷
    • D) 繁华的城市
  2. “叶短不出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由
    • B) 受限
    • C) 欢快
    • D) 宁静
  3. 诗中的“妇人不下堂”反映了哪种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国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

参考资料:

  • 韩愈《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