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时间: 2025-01-17 09:56:22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晚雨无法驱散阴云,池边草丛中的蚯蚓在鸣叫。
我投下鱼竿,骑马走在归家的路上,刚到城门就听见打鼓的声音。

注释:

  • 廉纤:形容细小、轻盈的雨。
  • 晚雨:傍晚时分的雨。
  • 不能晴:指天气阴沉,雨下得很小,却没有放晴的迹象。
  • 蚯蚓鸣:蚯蚓在湿润的环境中活动,一种象声词,形象地描绘了雨后自然的生机。
  • 投竿:指钓鱼时将钓竿抛入水中。
  • 跨马:骑马而行。
  • 蹋归路:行走在归家的路上。
  • 打鼓声:指城门口敲鼓的声音,可能是表示时辰或迎接归来的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哲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多反映现实,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游城南十六首》是韩愈在游历南城时的诗作,描绘了他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行走感受。此诗特别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雨后黄昏的静谧场景。开头的“廉纤晚雨不能晴”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细雨纷飞的情境中。诗人在雨中钓鱼,映射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接着“池岸草间蚯蚓鸣”描绘了雨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蚯蚓的鸣叫声似乎在提醒人们自然的生命力。最后两句“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则展现了从自然归向城市的过程,打鼓声也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归属感。整首诗语句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廉纤晚雨不能晴:细雨缠绵,天气阴沉,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
  2. 池岸草间蚯蚓鸣:描绘出雨后草丛生机盎然的场景,暗示自然界的活力。
  3. 投竿跨马蹋归路:表现诗人悠闲的钓鱼与骑马的生活,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4. 才到城门打鼓声:结束时的鼓声将诗人从自然引向城市,暗示生活的节奏与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描绘得细腻而生动,借用“蚯蚓鸣”来表现自然的声音。
  • 对仗:诗中“投竿跨马”和“蹋归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鸣”字使蚯蚓似乎具有了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滋润,反映出自然的变化。
  • 蚯蚓:代表着自然界的活力,暗示生命的延续。
  • 城门与鼓声:象征城市生活的节奏,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廉纤晚雨”描述的是怎样的天气状况?

    • A. 晴天
    • B. 阴雨
    • C. 风和日丽
    • D. 暴风雨
  2. “池岸草间蚯蚓鸣”中“鸣”字的用法是:

    • A. 形容蚯蚓叫声
    • B. 形容蚯蚓跳动
    • C. 形容蚯蚓游动
    • D. 形容蚯蚓飞舞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
    • C. 对城市喧嚣的厌恶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韩愈的《晚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但韩愈更强调生活的细腻感受,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唐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