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
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
名秩后千品,诗文齐六经。
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
白话文翻译:
你住在泥沟之上,沟水浑浊,水面上浮着青色的萍草。
蛙声在桥下喧闹,蝉鸣在长久未开的门口。
名声和地位在千种荣华之后,诗文与六经并列。
我特意来问你那些奇特的字,请你为我讲解它们的声形。
注释:
- 泥沟:指居住环境,形象化地描绘了作者所见的居住条件。
- 萍青青:指水面上漂浮的青色浮萍,渲染了环境的静谧。
- 蛙讙:指青蛙的叫声,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蝉嘒:蝉鸣的声音,增强了夏季的气氛。
- 名秩:名声和地位。
- 奇字:指特别的字词,可能是指难解的字形或字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六经”是指儒家经典,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素养与学识。作者在此提及名秩与诗文,体现了对文人地位的探讨,同时也反映出对知识的渴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及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创作应该服务于道德和政治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韩愈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学问与文化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
诗歌鉴赏:
韩愈的《题张十八所居》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乡村景象的诗,更是对作者所处文化环境的一种思考。诗的开头“君居泥沟上”便揭示了张十八的生活环境,泥沟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而“沟浊萍青青”则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淳朴与静谧。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冲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竟然能孕育出如此幽静的自然景观。
接下来的“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仿佛让人听到了乡间的欢声笑语;而“名秩后千品,诗文齐六经”则把焦点转向了文化和学问,表明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文人地位的思考。
最后的“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更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交流的期待。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展现了韩愈对个人与社会、文化与知识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居泥沟上:指出张十八的居住环境,添加了亲切感。
- 沟浊萍青青:描绘了泥沟的水质与生长的植物,体现自然之美。
- 蛙讙桥未扫:通过蛙声传达出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生机。
- 蝉嘒门长扃:通过蝉鸣渲染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安宁。
- 名秩后千品:反映出对名声与地位的感慨,暗示文化地位的重要性。
- 诗文齐六经:强调学识的广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端来问奇字:表达对学问的渴望,显示出对知识传播的期待。
- 为我讲声形:强调交流的重要性,蕴含了求知的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泥沟”比喻生活的艰难。
- 拟人:描述蛙声、蝉鸣,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张十八居所的描绘,探讨了知识与文化的价值,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向往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泥沟:象征生活的困境与艰难。
- 萍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
- 蛙声与蝉鸣:象征乡村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的琐碎。
- 诗文与六经:象征文化的传承与知识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愈是哪位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什么? A. 六个经典的诗歌
B. 儒家经典
C. 六个历史文献
D. 六个道德规范 -
诗中提到的“泥沟”最能体现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艰难
C. 自然的美丽
D. 文化的繁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韩愈的《题张十八所居》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环境描绘表达了个人情感,但前者更多关注于社会与文化,而后者则是对孤独与思乡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