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时间: 2025-01-17 10:16:53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岳飞 〔宋代〕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号令如同风霆般迅猛,天上的声音在北方传响。勇猛地跨过河洛,直逼燕地和幽州。战马踏过阏氏的鲜血,旗帜在可汗的头上飘扬。等你归来,将向明主报告,恢复昔日的神州大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号令:军队的指令。
  • 风霆:形容号令迅速如风和雷霆。
  • 北陬:北方的边界。
  • 河洛:指洛河及其周边地区,象征着北伐的道路。
  • 燕幽:燕国和幽州,古代地名。
  • 马蹀:马蹄踏过的声音。
  • 阏氏: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其鲜血。
  • 旗袅:旗帜飘扬的样子。
  • 可汗:古代游牧民族的统治者。
  • 明主:指理想中的明智君主。
  •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美称。

典故解析:

  • 阏氏血:指的是古代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暗示着民族冲突和血腥的历史。
  • 可汗:在诗中象征着敌人,体现出岳飞对抗外敌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军事家。他以抗击金朝入侵而闻名,提倡“忠诚”与“勇武”,代表了宋代士人的气节与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金朝的侵略使得北方的故土沦丧,国人心目中对恢复国家的渴望愈发强烈。岳飞作为抗金名将,写作此诗以激励士气,表达对明主的忠诚和对恢复故土的决心。

诗歌鉴赏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岳飞以其独特的军事视角和个人情怀,将诗歌与历史紧密结合。诗中展现了岳飞对北伐的信心与决心,开篇便以“号令风霆迅”描绘出一种迅猛的气势,表明指令传达的迅速和士兵们的勇猛。接下来的“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则进一步描绘了北伐的壮阔场景,展现了他对战斗的渴望和决心。

在诗的后半部分,岳飞提到“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不仅传达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也表现出他对敌人的强烈敌意。他以“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恢复国家的坚定信念和对明主的忠诚,令人振奋。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岳飞作为一个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形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号令风霆迅:军令如同风和雷电般迅速,表现出军队的高效与迅猛。
  2. 天声动北陬:天上的声音在北方传响,象征着国家的动员与号召。
  3. 长驱渡河洛:勇猛地跨过河洛,表现出对北伐的决心和无畏的精神。
  4. 直捣向燕幽:直奔敌人基地,彰显出对敌人发起进攻的决心。
  5. 马蹀阏氏血:战马踏过敌人血迹,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6. 旗袅可汗头:敌人的旗帜在可汗的头上飘扬,象征着对敌的挑战。
  7. 归来报明主:回到明主身边,体现出忠诚和责任感。
  8. 恢复旧神州:恢复祖国的领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体现出音韵的和谐美感。
  • 夸张:如“风霆迅”,形象化地表现出军令的迅速。
  • 象征:旗帜、鲜血等意象,象征着战争的胜利与牺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岳飞对恢复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明主的忠诚,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霆:象征迅速与力量,体现出战争的紧迫性。
  • 河洛:代表着地理上的过渡,象征着北伐的进程。
  • 马蹀:代表着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沉重。
  • 旗袅:象征着胜利的期望与战斗的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洛”是指哪个地方?

    • A. 南方
    • B. 北方
    • C. 中原
  2. “马蹀阏氏血”中的“阏氏”指的是?

    • A. 汉朝
    • B. 北方少数民族
    • C. 宋朝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个人生活的感慨
    • B. 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恢复的决心
    • C.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 - 岳飞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岳飞的《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和辛弃疾的《破阵子》都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爱国情怀,但岳飞更加注重于军事行动的决心,而辛弃疾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壮志未酬的失落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岳飞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代军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