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容斋三笔记》
时间: 2024-09-19 22:10: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历谋臣匪尽忠,时君好佛遂成风。
详陈福业因元载,轻授仪同付不空。
此日有丘犹血刃,后来无赏失边功。
代宗缪滥惟何甚,千古容斋直笔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历时期谋臣的不满,认为他们并不尽忠,反而是当时的君主对佛教的偏爱导致了这种风气的形成。诗中提到元载的福业,说明其轻易地被授予高官,而没有真正的才能。诗人暗示,如今的有功之臣却遭受冷遇,失去了应有的奖赏。最后,诗人对代宗的错误感到惋惜,认为历史上应有像容斋(指陈郁)这样直言不讳的人。
注释
- 大历:指唐朝的一个年号(766年-779年)。
- 谋臣:指有谋略的臣子。
- 匪尽忠:并不尽忠。
- 时君:当时的君主。
- 好佛:偏爱佛教。
- 详陈:详细陈述。
- 福业:指个人的福分和业绩。
- 仪同:指仪同三司,古代的一个高官职务。
- 血刃:比喻武力和牺牲。
- 无赏失边功:无功而受罚,失去应得的奖励。
- 代宗:唐代的代宗皇帝。
- 缪滥:指错误和滥用。
-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
- 容斋:指诗人陈郁,意指直言不讳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郁,字子云,号容斋,宋代诗人,以直言不讳和对社会时事的敏感著称。他的诗风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创作背景:
《读容斋三笔记》是在对当时政治环境深感失望的情况下创作的,诗人借古讽今,抒发对历史及当代官场腐败现象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开篇便直指大历时期的谋臣,认为他们并不尽忠于国家,反而随波逐流,迎合当时君主的偏好,根植于对佛教的迷信。这种对佛教的偏爱不仅影响了政治风气,也让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忽视。
接着,诗人提到元载,说明他在权力的游戏中获得高官,并不是凭借真正的才德,而是轻易地被授予官职,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不公。而后,诗人以“此日有丘犹血刃”一语,暗指历史上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英雄,如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令人感到惋惜。
最后,诗人对代宗的批评深刻而直接,认为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历史上应有更多像他那样直言不讳的人。整首诗通过总结历史教训,警醒世人,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历谋臣匪尽忠:指大历时期的谋臣们并不忠诚于国。
- 时君好佛遂成风:当时的君主迷信佛教,导致这种风气盛行。
- 详陈福业因元载:详细表述元载的福祉与成就。
- 轻授仪同付不空:轻易地授予他高官职务,无实际能力。
- 此日有丘犹血刃:如今有才之人如同牺牲者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 后来无赏失边功:那些有功之人反而失去奖励。
- 代宗缪滥惟何甚:代宗的错误和滥用权力之严重。
- 千古容斋直笔公:历史上应有更多像容斋这样直言的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匪尽忠”与“好佛”,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血刃”比喻忠臣的牺牲和无奈。
- 夸张:对代宗的批评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其错误。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对历史的反思为主线,批判了当时官场的不公与腐败,呼吁人们要有直言不讳的精神,珍惜真正的忠臣和人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谋臣:象征权谋与政治。
- 佛:象征迷信与错误的价值观。
- 丘:象征牺牲的忠臣和隐士。
- 边功:象征应有的荣誉与奖赏。
这些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大历谋臣匪尽忠”中的“匪”是什么意思? A. 非,不
B. 是
C. 也
D. 但 -
诗中提到的元载是指: A. 一位皇帝
B. 一位谋臣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将军 -
“此日有丘犹血刃”中,“血刃”的含义是什么? A. 武力与牺牲
B. 财富与权力
C. 忍耐与等待
D. 荣誉与光辉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郁的《读容斋三笔记》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官场的批判,而杜甫则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渴望。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历史书籍关于唐代政治的分析
- 陈郁的生平及其诗作的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