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改旧诗》

时间: 2025-01-19 19:56:08

百计销磨艳冶天。

花开花落两茫然。

伤心旧雨随流水,极目春山隔暮烟。

明镜里,酒垆边。

可容一醉驻朱颜。

沈吟欲逐秦人去,又恐仙源有变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改旧诗》
作者: 汪东 〔清代〕

百计销磨艳冶天。
花开花落两茫然。
伤心旧雨随流水,
极目春山隔暮烟。
明镜里,酒垆边。
可容一醉驻朱颜。
沈吟欲逐秦人去,
又恐仙源有变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感慨。诗人感叹着美丽的时光在不断消逝,花开花落之间让人感到迷茫。旧日的忧伤如同流水一般随意而去,极目远望,春山与暮烟相隔,景色虽美却令人伤感。镜子里映出的是自己醉酒后的容颜,酒坛旁静静地思索着,想要追随秦人的步伐离去,但又担心仙境会有变迁,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注释:

  • 百计销磨:用尽各种方法来消磨时间。
  • 艳冶:指美好的时光或景色。
  • 伤心旧雨:暗指过去的不幸或悲伤的经历。
  • 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 极目:目光所及的远方。
  • 朱颜:指年轻美好的容颜。
  • 秦人:指古代的秦国人,常用来指代追求长生不老的隐士或仙人。

典故解析:

  • 秦人:在古代文化中,秦人常常被视为追求长生不老的象征,代表着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明镜:古人常用明镜来比喻自省,看到自己真实的模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汪东晚年,经历了岁月的变迁,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易逝,反映了他对过往的思考与情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 改旧诗》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词作,诗人在此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百计销磨艳冶天”,便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以“花开花落”表达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通过“伤心旧雨随流水”,诗人将过去的伤感与现实的流逝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往昔的惋惜与无奈。

“极目春山隔暮烟”则用自然景色来反衬内心的孤独与思绪的迷茫,春山与暮烟之间的距离,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后面提到的“明镜里,酒垆边”,更是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对美好容颜的留恋。最后的“沈吟欲逐秦人去,又恐仙源有变迁”,则是在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虽想追随理想的生活,但又因现实的变迁而心生顾虑。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有着丰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百计销磨艳冶天:诗人用尽心思来消磨美好时光。
    • 花开花落两茫然:花的盛开与凋零让人感到迷茫。
    • 伤心旧雨随流水:过去的伤感随着时间流逝而去。
    • 极目春山隔暮烟:远望春山与暮烟之间的距离,象征着距离与隔阂。
    • 明镜里,酒垆边: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醉酒后的模样,酒坛旁感慨万千。
    • 可容一醉驻朱颜:想要借酒醉来留住年轻的容颜。
    • 沈吟欲逐秦人去:想要追随理想的生活,但又感到无奈。
    • 又恐仙源有变迁:担心理想生活的变化与现实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伤心旧雨”比喻过去的忧伤。
    • 对仗:如“花开花落”与“极目春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青春与美好,花开花落反映人生的无常。
  • 流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不再,无法挽留的过去。
  • 明镜:自省与真实的映射,反映内心的感受。
  • :象征着享乐与逃避,醉酒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伤心旧雨”是指什么?

    •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 B. 过去的忧伤经历
    • C. 友情的离散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秦人”象征着什么?

    • A. 追求快乐的人
    • B. 追求长生不老的隐士
    • C. 离开故乡的人
    • 答案:B
  3. 诗中“极目春山隔暮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欣赏
    • B. 对距离的感慨
    • C. 对理想的渴望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汪东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汪东更侧重于内心的哲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女性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汪东及其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