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寄微之》

时间: 2024-09-19 21:12:11

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

去我三千六百里,

得君二十五篇诗。

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坐到天明吟未足,重封转寄与微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寄微之
白居易

秦城南省清秋夜,
江郡东楼明月时。
去我三千六百里,
得君二十五篇诗。
阳春曲调高难和,
淡水交情老始知。
坐到天明吟未足,
重封转寄与微之。

白话文翻译

在秦城的南省,清秋的夜晚,
江郡的东楼上,明月正好照耀。
距离我有三千六百里,
而我收到了你寄来的二十五首诗。
阳春的曲调难以完全和谐,
淡水的交情只有在老去时才能真正领悟。
坐到天明,我吟诵这些诗歌依然意犹未尽,
于是将它们重封,转寄给微之。

注释

  • 秦城:指长安,今西安,南省即指南方的省份。
  • 江郡:指江南地区,古代的一个地名。
  • 三千六百里:表示距离遥远,强调离别的痛苦。
  • 阳春:春天的季节,常用来形容乐曲的高亢。
  • 淡水交情: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淡而长久。

典故解析

  • 明月:古代文人常以明月寄托思念之情,象征清澈与高远。
  • 吟玩:吟诗作乐,表达对文学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著称,常关注社会民生,抒发个人情感。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与友人张十八员外的交往中,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通过描写明月和秋夜,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秋夜的明月,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秦城的清秋夜和江郡的明月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地理的遥远,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接着,三千六百里的距离不仅体现了空间的遥远,也暗示了心灵的距离。白居易收到友人的二十五首新诗,内心的欣喜与感慨由此显现。他将阳春的曲调比作友人间的情谊,强调了友谊的难得与珍贵。最后,坐到天明仍然意犹未尽,反映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执着,最终决定将这些诗重新寄给微之,表明他愿意将这份美好的情感分享给其他朋友。

整首诗在意境上清新脱俗,情感上真挚动人,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展现了唐代文人情感细腻的一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城南省清秋夜:描绘清秋的夜晚,地点设在秦城的南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江郡东楼明月时:明月照耀江郡的东楼,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和时空感。
  3. 去我三千六百里:强调距离的遥远,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浓烈。
  4. 得君二十五篇诗:收到友人的诗作,显得格外珍贵,象征着友谊的馈赠。
  5. 阳春曲调高难和:用乐曲比喻友谊,说明两者之间的和谐并不容易。
  6. 淡水交情老始知:淡水象征着长久的友谊,只有在岁月中才能真正理解。
  7. 坐到天明吟未足:夜晚吟诵诗作,沉浸在诗歌的美好中,心海荡漾。
  8. 重封转寄与微之:决定将诗歌再次寄出,分享给另一位朋友,体现了诗人慷慨的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友谊比作阳春曲调,体现了情谊的珍贵与难得。
  • 意象:明月、清秋、淡水等意象,构成诗的情感基调,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与诗歌展开,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厚情谊和文学的魅力,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清澈与高远,常用于表达对亲友的怀念。
  • 清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代表诗人内心的沉淀与感悟。
  • 淡水:象征长久的友情,寓意清新、纯洁的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得君二十五篇诗”中的“君”指的是谁?

    • A. 白居易
    • B. 张十八员外
    • C. 微之
    • D. 不明确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阳春曲调高难和”,主要表达了_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现了白居易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对/错)

答案

  1. B
  2. 友谊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