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月》

时间: 2024-12-29 14:58:19

吹彻碧云何处箫,一轮捧出九层霄。

影如秋水无渣滓,光闪明星欲动摇。

万古不磨惟此镜,百年几度是今宵。

愿天月与人俱好,暗把心香岁岁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五夜月

吹彻碧云何处箫,一轮捧出九层霄。
影如秋水无渣滓,光闪明星欲动摇。
万古不磨惟此镜,百年几度是今宵。
愿天月与人俱好,暗把心香岁岁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的明月,诗人问何处的笛声吹彻了碧蓝的天空,明月如同被捧出九重天的美景。月影如秋水般清澈,没有任何杂质,星光闪烁,仿佛在微微摇动。千古以来不变的只有这明月,百年来只有几次能在今夜相见。愿天上的明月与人间的情感同样美好,我暗自点燃心香,年年岁岁都愿如此。

注释:

  • :一种古代吹奏乐器。
  • 九层霄:指高空,象征天上。
  • 渣滓:杂质,诗中比喻月影的清澈。
  • 心香:指心中所爱,象征思念与祝福。

典故解析:

“万古不磨惟此镜”一句中的“镜”指的是明月,古人常用月亮象征永恒的美好与纯洁。明月在古诗中频频出现,常常与思乡、思念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席佩兰,清代女诗人,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充满女性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十五夜月》创作于中秋之际,正值团圆佳节,诗人通过描绘月亮与夜空,表达了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十五夜月》是一首典型的描写中秋明月的诗,诗人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秋夜的美丽与宁静。开篇两句以“箫声”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仿佛在寻觅那吹彻碧空的乐音。随后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了明亮的月亮,诗人用“捧出九层霄”形象地展现了月亮的高远与美丽。

在描绘月影时,诗人用“影如秋水无渣滓”来表达月光的清澈与纯净,增强了读者的视觉感受。此外,诗中提到的“万古不磨惟此镜”,不仅彰显了明月的恒久不变,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最后两句则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祝愿,体现了对月亮的深切情感与思念。

整首诗韵律和谐,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吹彻碧云何处箫:问那悠扬的笛声吹遍了哪里,渲染出空灵的意境。
  2. 一轮捧出九层霄:明月如同被捧出来的宝物,象征着美好与珍贵。
  3. 影如秋水无渣滓:月影清澈如秋水,强调月亮的纯洁与透明。
  4. 光闪明星欲动摇:星光闪烁,仿佛在与月亮相互辉映,增添了夜空的生动。
  5. 万古不磨惟此镜:明月是千古不变的象征,强调其恒久与永恒。
  6. 百年几度是今宵:在百年中,今夜的月亮尤为珍贵,暗示着珍惜时光。
  7. 愿天月与人俱好: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希望月亮与人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8. 暗把心香岁岁烧:暗自点燃心香,象征着对爱情与美好的追求和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镜子,强调其明亮与纯净。
  • 拟人:星光欲动摇,赋予自然界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以及对团圆与爱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美好、团圆与思念。
  • 秋水:象征着清澈与宁静。
  • 心香: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答案:A

  2. “万古不磨惟此镜”中“镜”指的是什么? A. 镜子
    B. 明月
    C. 生活
    答案:B

  3. “影如秋水无渣滓”表达了月影的什么特点? A. 清澈
    B. 灰暗
    C. 明亮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静夜思》: 同样描写了月亮与思乡之情。李白的诗中更加强调了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席佩兰则更注重与亲情、爱情的结合,体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