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时间: 2025-01-04 08:5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
作者: 王令
破窗多穿风,冷烛无定焰。
滴沥随衣泪,反覆到心念。
趋生迷夷涂,失城陷深堑。
病拙未为疗,膏肓不容砭。
无家可容归,有灶亦断掭。
凫短鹤脤长,饮啄两自赡。
天有不可问,何独于我欠。
吾观序卦辞,否乃适泰渐。
而余何为者,独此不见验。
譬如白为缁,一造遂永染。
久生人所羡,我独处之厌。
安得盖棺去,手足同一敛。
白话文翻译
在破旧的窗户中,冷风不断地穿透进来,烛光摇曳不定。
泪水随着衣衫滴落,反复萦绕在心头。
人生的道路迷惘而艰难,犹如失去家园,陷入深渊。
我虽病痛而无药可治,深重的病痛不容医治。
无处可归,纵使有灶也难以生火。
短小的鸭子与长腿的鹤,饮食上都是各自满足。
天上有许多无法询问的事,何以我独自感到欠缺?
我观察周易的卦辞,否定与泰的变化交替而来。
而我为何独自看不到这一点?
好比白色的东西被染成黑色,永远难以恢复。
人们羡慕我长久的存在,而我却对此感到厌烦。
如何能安然入土,手足合一地安息?
注释
- 破窗:指窗户破损,象征环境的寒冷与孤独。
- 冷烛:烛光微弱,象征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 滴沥:形容泪水滴落,传达悲伤的情感。
- 趋生迷夷涂:形容生活的迷惘与艰难处境。
- 膏肓:意指病痛深重,难以医治。
- 安得盖棺去:表达对死亡的渴望与解脱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约1060-1120),字子煜,号心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令晚年,彼时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内心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奈,反映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对自我处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夜坐》是王令在孤独与困境中的深刻自省,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思考。开头几句描绘了寒冷的夜晚,破窗与冷烛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泪水的滴落与心念的反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切忧伤。
诗中反复提到的“无家可容归”,不仅是对现实困境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助。随后,诗人对人生的迷惘与追求的无奈,犹如在深渊中挣扎,深刻揭示了生存的艰难和对解脱的渴望。最后的几句,诗人直面死亡,表达了对安息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充分展示了王令作为诗人的深邃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窗多穿风:描绘寒风透过破窗而入,表现环境的恶劣,象征内心的孤独。
- 冷烛无定焰:烛光摇曳不定,象征情感的脆弱和不安。
- 滴沥随衣泪:泪水随衣物滴落,反映内心的悲伤与孤寂。
- 趋生迷夷涂:人生道路的迷惘与艰难,表现对未来的无助感。
- 失城陷深堑:失去家园,如同陷入深渊,象征失落与绝望。
- 病拙未为疗:病痛无药可医,表现内心的无奈。
- 无家可容归:无处可归,表现孤独与流浪的感觉。
- 有灶亦断掭:即使有火灶,也无法生火,象征绝望。
- 凫短鹤脤长:比喻不同境遇下的生存状态,暗示人生的不平等。
- 饮啄两自赡:生活中各自满足,表达孤独中的自我安慰。
- 天有不可问:对命运的无能为力,感叹无从探求。
- 何独于我欠:对自身命运的疑问,表现孤独感。
- 吾观序卦辞:观察周易卦辞,思考人生的变化。
- 否乃适泰渐:否定与泰的交替,象征人生的起伏。
- 而余何为者:自问存在的意义,表现内心的困惑。
- 譬如白为缁:比喻受困境影响的无奈。
- 久生人所羡:长久的存在反而成为羡慕的对象。
- 我独处之厌:对长久存在的厌倦,表现内心的孤独。
- 安得盖棺去:渴望解脱,期望安然入土。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破窗”与“冷烛”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迷惘和对生命的反思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解脱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破窗:象征孤独与困境。
- 冷烛:象征情感的脆弱和不安。
- 泪水:表达悲伤与无奈。
- 深堑:象征深重的困境。
- 白与缁:比喻人生的境遇变化,象征命运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破窗多穿风”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温暖
B. 孤独
C. 愉悦 -
“无家可容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归属感
B. 失落感
C. 安宁感 -
诗人对死亡的态度是? A. 恐惧
B. 渴望解脱
C. 漠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令的《夜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是表达孤独与对生命思考的作品,但王令更倾向于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王令诗集》
- 《宋诗选集》
- 《诗词鉴赏与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