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扇昔年笑温峤,
握刀晚岁战刘郎。
不须戚戚如冯衍,
便与时时说李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曾和温峤一起欢笑,投掷扇子度过了往昔的岁月;在晚年的时候,我握着刀剑,与刘郎交战。没有必要像冯衍那样忧虑悲伤,我可以随时和李阳畅谈。
注释:
字词注释:
- 投扇:指投扇子,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温峤:温峤是古代文人,指与苏轼有过交情。
- 握刀:意为手持刀剑,象征斗争和抗争。
- 刘郎:刘郎可能指刘备,象征征战。
- 戚戚:忧虑、悲伤的样子。
- 冯衍:冯衍是个古代士人,因忧国忧民而闻名。
- 李阳:李阳是个文人,象征着友谊与交流。
典故解析:
- 温峤:与苏轼有交情,代表了欢乐的时光。
- 冯衍:古代以忧国忧民而著称,象征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阳:象征着交谈与友谊,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广泛而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与个人生活的起伏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当下的释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戏孙公素》这首诗展现出苏轼特有的洒脱与机智。诗的开头以“投扇”描绘出一幅欢快的画面,回忆往昔与友人共度轻松时光,表现了他对青春的怀念。接着“握刀晚岁战刘郎”,则转向对晚年生活的反思,暗示着他依然不屈不挠,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全诗以“不须戚戚如冯衍”作过渡,流露出一种对忧虑的超然态度,选择与李阳谈笑风生,体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的乐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才,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投扇昔年笑温峤:通过“投扇”描绘了轻松的氛围,回忆与温峤的欢乐时光。
- 握刀晚岁战刘郎:表达了晚年仍然勇敢地面对困难,暗示生活的不屈不挠。
- 不须戚戚如冯衍:指不必像冯衍那样忧伤,强调了对生活的态度。
- 便与时时说李阳:提到李阳,表现出与友人交谈的乐趣,反映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年”和“晚岁”的对比,展现时间的流逝。
- 比喻:用“握刀”象征面对挑战的勇气。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乐观,反映了苏轼面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扇子:象征着轻松、愉悦的生活。
- 刀剑:象征着抵抗与斗争,体现了苏轼的勇气。
- 冯衍:代表忧虑的人,反映出对人生不同态度的对比。
- 李阳:象征着友谊和交流,传递着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投扇昔年笑温峤”中“投扇”象征什么?
- A. 轻松愉悦的生活
- B. 战斗
- C. 悲伤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冯衍”代表什么?
- A. 友谊
- B. 忧虑
- C. 快乐
-
诗中“握刀晚岁战刘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勇敢面对生活挑战
- C. 对战争的反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另一经典之作,探讨人生与月亮的关系。
- 《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苏轼豪放的个性与人生哲学。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人际关系的温暖,李白则更加豪放、直接。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