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三首》

时间: 2025-01-04 09:45:51

?其中后二首卷二十四已收,题为“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

?共惜相従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

且同月下三人影,聊豁?一作莫作?天涯万里心。

东岭旧?一作近?开松竹径,南堂初绝斧斤音。

知君善颂如张老,犹望携壶更一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三首》

其中后二首卷二十四已收,题为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共惜相従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且同月下三人影,聊豁一作莫作天涯万里心。东岭旧一作近开松竹径,南堂初绝斧斤音。知君善颂如张老,犹望携壶更一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后三首已经收在第二十四卷里,题目为再次韵和两位朋友同访新居的两首诗。我们共同珍惜这短暂的光阴,虽然酒杯很小,但其中的情意却深厚。让我们在月下三个人的影子里,聊聊心事,不要让彼此的心情隔得像天涯海角一样遥远。东边的山岭依旧是那条松竹小径,南堂里已经听不到斧声和锯声。知道你善于歌颂,如同张老一样,真希望能再携酒壶来一次。

注释:

  • 寸阴:指短暂的时间,常用于形容光阴的珍贵。
  • 酒杯虽浅意殊深:酒杯虽然小,但其中的情感却很深厚。
  • 月下三人影:指三个人在月光下的影子,象征友谊与团聚。
  • 天涯万里心:形容彼此的心情相隔遥远。
  • 东岭旧一作近开松竹径:描绘了东边的山岭上有一条开满松竹的小径。
  • 南堂初绝斧斤音:形容南堂的宁静,已经听不到锯木和斧头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广泛流传,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魄,也有细腻温婉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与友人相聚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饮酒和月下影子等意象,表现出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短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悠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以“共惜相従一寸阴”引入,深刻表达了时间的珍贵,提醒我们珍惜与朋友相聚的时光。接着提到“酒杯虽浅意殊深”,将饮酒与情感相结合,传达出纵使环境简陋,友人间的情谊依然深厚。诗中“且同月下三人影”则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团聚氛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心灵的共鸣。最后一段提到“知君善颂如张老”,则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期待再次相聚的愿望。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人生哲学,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共惜相従一寸阴”:强调时间的珍贵,朋友间的相聚应倍加珍惜。
  2. “酒杯虽浅意殊深”:比喻尽管酒量不多,但情感却很深厚。
  3. “且同月下三人影”:描绘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月下影子象征着团聚。
  4. “聊豁一作莫作天涯万里心”:希望彼此的心灵能靠近,不要因为距离而疏远。
  5. “东岭旧一作近开松竹径”:描绘宁静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6. “南堂初绝斧斤音”:表现安宁的氛围,远离尘世的喧嚣。
  7. “知君善颂如张老”:称赞朋友的才华,表达对其的欣赏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杯虽浅意殊深”,表达了情感的深厚。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月下三人影”,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短暂光阴的珍惜和对友谊的赞美,传达了苏轼对生活的理解与反思,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下:象征宁静、团聚和美好的回忆。
  • 酒杯:代表友谊与情感的交流。
  • 松竹:象征高洁、清雅的环境,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寸阴”是指什么? A. 时间
    B. 空间
    C. 人生
    D. 友谊

  2. 诗中提到的“酒杯虽浅意殊深”意在表达什么? A. 酒量少
    B. 情感深厚
    C. 酒杯美丽
    D. 友情浅薄

  3. “南堂初绝斧斤音”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热闹
    B. 宁静
    C. 忧伤
    D. 欢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下独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三首》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涉及到饮酒与友谊,但苏轼更强调时间的珍贵与友谊的深厚,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人生的畅快。两者在情感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