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时间: 2025-01-19 18:5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陵停留时的情景。诗人原本要前往岭表,但因风雨阻碍未能成行,只好留在金陵。在江边,天色阴沉,炮车云起,似乎风雨将至。诗人远望钟山,看到林间的白塔如同孤独的鹤。虽然宝公的骨冷了,呼唤却没有回应,但老泉却来招呼他。电光闪烁,似虎之牙,雷声轰鸣,泉公似乎为诗人驱散了千峰的云雾。南行万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只需在曹溪一酌,便能知道水的滋味。如果未来有机会画出蒋山的图,便为泉公呼唤居士。
注释
- 钟山:指南京的钟山,风景名胜。
- 宝公:指诗中提到的某位隐士或朋友。
- 泉老:指钟山附近的泉水,象征着清泉与自然的交流。
- 曹溪:指曹溪水,出自《六祖坛经》,象征禅宗的精神。
- 白塔:隐喻静谧与孤独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豪情,也有婉约派的细腻,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途经金陵时,因天气原因未能如愿前往目的地。他在此时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个性。诗中,诗人用“炮车云起”、“风欲作”等意象,生动地呈现了风雨将至的紧张氛围,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风的呼啸和暴雨的即将来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远望钟山的宁静,白塔如同孤鹤般伫立,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中提到的“泉老”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与自然交流的象征,体现了苏轼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即使身处万里之外,诗人仍能通过一盅水,体会到人生的真谛。这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感受到诗人胸怀的广阔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 描述了阴沉的天气和即将来临的风雨,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
-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 诗人独自远望钟山,白塔的形象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暗示诗人的内心状态。
-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 虽然宝公已经冷去,但泉水依然在呼唤,象征自然的持续与生命的流转。
-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子吹散千峰云。
- 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泉水的力量,似乎能驱散周围的乌云,象征希望的光芒。
-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 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认为只要在曹溪饮水,便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以画作来表达对泉公的追思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塔比喻为孤鹤,形象地表达了孤独的感觉。
- 拟人:泉水被赋予了呼唤的能力,增强了自然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电眸虎齿霹雳舌”,展现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景象的描绘、对钟山的遥望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理解。诗人以清泉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哲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山:象征高远与追求。
- 白塔:象征孤独与静谧。
- 泉水:象征生命与智慧。
- 曹溪:象征禅意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宝公”指的是谁?
- A) 一位隐士
- B) 一位政治家
- C) 一位诗人
-
“林间白塔如孤鹤”中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孤独的感觉
- C) 友谊的珍贵
-
诗中提到的“泉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的力量
- C) 生命的流转
答案
- A) 一位隐士
- B) 孤独的感觉
- C) 生命的流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苏轼的作品更强调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倾向于表现宁静的美。苏轼的诗中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思考与哲理,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